![]() |
《Map of Truths and Beliefs》 |
![]() |
《无题(龙)》 |
我们即将进入亚洲世纪,根据世界银行的推算,中国很有可能今年年底就会在购买力上超过美国。
这种经济上的东方倾斜趋势大概并没有逃过全世界顶级艺术经营者的眼睛,他们当中的245位本周将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该地区最受尊敬的现当代艺术展会——设立自己的展位。
5月14日开始预展的第二届香港巴塞尔,以香港国际艺术展身份在2008年创办,后于2011年被MCH Swiss Exhibition (Basel) Ltd.收购,从此加入了巴塞尔艺博会和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的行列,组成了每年将会举办多达270场艺博会的国际艺术日历中最顶尖的一项展会的三巨头。
就像在瑞士和佛罗里达一样,高古轩画廊、白立方画廊、佩斯画廊、豪瑟和沃斯画廊、大卫•茨维尔纳画廊与艾曼纽•佩罗丁画廊这些国际画廊业的龙头的出现确保了香港艺术品的质量。上一届展会东西方画廊各占一半,一共吸引了63000名游客。
香港巴塞尔的潜力显而易见,根据欧洲艺术基金会的年度报告和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3月出版的报告,亚太地区的高净值富人在2015年将超过美国和欧洲,总资产达15.9万亿美元。
然而严肃艺术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报告声称在全世界被评价为中高端藏家的3170万百万富翁当中,只有不到2%的人收藏严肃艺术。不过哪怕亚洲的一次性财富只有一小部分花费在博览会中,便能创造出与美国和瑞士一致的消费热潮。
很多画廊主——大部分都来自西方——正在等待香港卷起这股购买狂潮。
“把画卖出去挺难的,”伦敦Victoria Miro Gallery画廊的总监Glenn Scott Wright说,他了解一些当代艺术大卖家在去年的展会上的销售情况。“买家人很少,你必须通情达理,展示已经在当地出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卖给他们之前所来没有听说过的西方艺术家的作品,那你就太天真了。你必须要培养和客户的关系。”
与此同时,维多利亚•米罗画廊正在享受2013年香港巴塞尔取得的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米罗画廊当时和东京的大田艺廊分享一个展位,他们在前三天就卖出了日本退伍艺术家草间弥生的18件作品,每幅作品的价格都在200万美元左右。草间弥生当时正和路易威登合作。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与奢侈品品牌的强强组合对富有的亚洲买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对陌生的面孔十分警惕,偏好在拍卖行购买艺术品,其它人的竞价让他们安心。
对于美国和欧洲的画廊主来说,除了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这样明显有着跨国吸引力的作品以外,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展示也许能和亚洲产生共鸣的西方艺术品。米罗画廊今年带来的雕塑作品每件价格都在40万英镑或67万美元左右,这些雕塑出自英国艺术家Conrad Shawcross之手,他在北京艺美基金的个展将于5月29日开幕。
纽约的Van de Weghe gallery画廊带来了一幅Keith Haring于1985年创作的中国龙帆布画,标价170万美元。瑞士的Galerie Gmurzynska画廊带来了加利福利亚著名纹身师Scott Campbell制作的镶嵌着火药的美元纸币——火药可是中国艺术家蔡国强最喜欢的媒介——每件定价3万到4万美元。
三个巴塞尔艺术展的主要焦点都是当代艺术。目前,亚洲最富有的藏家,除了少数例外,都更喜欢购买久经市场考验的现代主义大师作品。在5月7日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亚洲竞标者购买了毕加索、贾柯梅蒂和亨利•马蒂斯的作品,每件作品花费从1300万美元到1920万美元左右。亚洲的百万富翁们不太放心把同样的价钱投资在克里斯托弗•乌尔或杰夫•昆斯身上。
更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苏富比和佳士得至今还没有在香港举行国际当代艺术的拍卖专场。
“亚洲的老藏家更加保守——他们想要蓝筹股,”34岁的郑志刚说,他是房地产开发商、亿万富翁郑家纯的儿子,曾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属于国际上认定的中国“超级藏家”的一员。
其他表现突出的玩家还包括刘益谦和他的妻子王薇、印尼华人企业家余德耀,他在上海外滩的私人博物馆最近刚刚开幕。剑桥大学校友陆寻在南京建立了未来主义的四方当代美术馆。乔志兵把自己收藏的国际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放置在他在北京和上海的卡拉OK歌厅中。
不过除了这群人数稀少的中国超级富翁藏家,中国还有中产阶级富人买家,他们根深蒂固,可以支付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的交易。根据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的报告,中国2013年拥有超过10万美元财富的财富不足总人口的3%,而且中国新兴的中等藏家更喜欢买自己的古董和现代艺术,而不是21世纪的西方观念主义作品,因为在大陆以外的地方购买这些作品要交超过20%的税钱。
话虽如此,亚洲的情况日新月异。北京很快就有了亚洲的柏林的美誉,数以千计的新兴艺术家正在通过逐渐增加的本土画廊销售网出售自己的作品。与柏林不同的是,北京还有着迅速发展的本土有钱顾客。
“我们急需跨文化的理解,” 郑先生说,“不过现在第二代的藏家在西方学习过,他们和艺术世界的其他角落使用着同样的语言。中国的各地都有年轻藏家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一样的涌现。”
郑先生打算在巴黎的东京宫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他还有许多更富野心的计划,比如建立一个生态艺术村,在中国各地设置K11品牌的生活艺术中心。
“巴塞尔艺博会对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平台,” 郑先生说,“这给了他们成为全球知名画家的机会。”
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西方藏家热衷于收藏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如岳敏君、张晓刚和曾梵志等,他们的作品在纽约、伦敦、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拍卖会上一直保持着百万美元的稳定。这些艺术家现在仍然会偶尔打破中国的拍卖纪录,但是国际上的收藏热在2008年-2009年的艺术市场危机后开始下降。依旧关注亚洲地区投资潜力的西方藏家现在正在寻找更年轻的新兴艺术家,他们把香港巴塞尔这样的艺博会当做发掘年轻艺术家的舞台。
“自从巴塞尔艺博会开始以来,我们看到许多美国藏家、瑞士藏家和德国藏家来到展会,” 香港10号赞善里画廊总监Katie de Tilly说。“亚洲的格局有变,青年艺术家更加内省,社会政治性减少,不像以前那样喧哗。”
赞善里画廊展示的是备受追捧的越南艺术家黎光定的最新作品,他的照片编织系列摄影作品把越战的碎片影像和现代消费主义结合在一起。该系列签名作品守家5万到6万美元。
摄影师亚洲此时此刻的焦点媒介。1980年出生的陈蔚属于中国正在崛起的摄影师世代的一员。本•布朗在伦敦和香港的本•布朗画廊都代言了他的作品,目前在香港巴塞尔正以6400美元到101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布朗先生谈到亚洲作为国际艺术市场这件事时,认为香港巴塞尔给许多卖家都来了机遇和挑战。况且今年还和纽约的5月份当代艺术拍卖冲撞了时间。(本展会明年会挪到3月)
“我觉得它需要5年时间,”他在上个月的德国科隆艺术博览会说过,“好吧,我5年前在亚洲开设了画廊,而这现在仍只是个开始。目前我的画廊作品比起卖给中国人,更多的还是卖给比利时人。但不要想歪,中国市场潜力无穷。”(原作者:SCOTT REYBURN)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