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报 |
学术主持:杨维民
策展人:邵继铨
展览时间:2014年6月3日至6月19日
主办单位:谊艺术空间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跟4号798艺术区陶瓷三街
沈敬东:
郑元无的水墨不是目前水墨热的水墨,当然也不是传统的水墨,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与中国当代艺术同步发展一路走来的水墨。
不是简单地拿来,不是简单地破坏,也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试图有益的建设,是东西方文化在这个特定年代交融的产物,郑元无的水墨看似轻巧,却是水与墨与线与色彩的战斗。
蔡广斌:
元无新个展命名为《好色之徒》似乎雷人了些,可仔细品读他发来的新作后却觉得即合情也合理。
其实“合情”在于他这批作品所表露出的“静寂般的合其情理”和在人物表情形为中的“眉目传情”。技法上大笔长线的间隙处却精微的使“情”回绕于他笔墨挥洒的细节过程里。“情”虽然藏并融汇于他作品表面的背后,却也是他笔法墨韵所掩盖不住的,时时似在谈情说事……而“合其理”也恰好说明“好色”在情理之中,“色”始于元无对作品理念通过作品营造的气氛,含蓄的释放出色的意与境的欲望 ,让我们想起很多,文化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纵横交错的意识与情感。好色也传情达意。
陈星州:
我虽是画家,但也好收藏些书画,所以很早之前就关注到元无的作品,后来也陆续给身边一些朋友推荐介绍过。元无作品里恣情的线条笔墨和独特的设色风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笔下的各种装束各异表情有趣的人物形象,夸张中透着严谨,诙谐而不失格调,色彩丰富而厚重,既有汉代画像砖里的古拙大气,又传递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笔墨精神气质,更难能可贵的的是元无在高手如林的水墨界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面貌,他的作品即使放在人数较多的联展中也能让人远远认出,并能脱口而出念出他的姓名:“瞧,那是郑元无!”--能做到这一点,已让许多画家羡慕嫉妒恨。
赵子龙:
郑元无的水墨,首先突破了一直以来当代水墨的师承习气。你并不能通过绘画辨别出他的老师是谁,这步田地看似简单,但在动辄强调师承的水墨界,这可算不小的进步。突破师承观念,也就有了创造性和自己的观念。
其次,他的绘画尽量避开了所谓的古典水墨技法,将水墨语言去神圣化,回归到一种单纯的表达方式,根据思想的需要来确定技法。在最新的一批作品中,他绘画中的线条看起来不再像书法的用笔,而是像油画的笔触。这种技法的解放带来的自由和清新之气,令人很是舒服。
在视觉形象上,他尽可能摆脱传统绘画视觉资源的挪用、重组,努力将自己眼睛看到的景象入画,同时将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艺术视觉资源引入到水墨中来,通过图像来引入现代性(西方现代艺术的精神)与传统思想(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的矛盾,郑元无则尝试对这种矛盾进行调解。这是一种有意思的实验,也是老树上长出的一株新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