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山外山-尹朝阳2015"个展在京开幕

来源:搜狐艺术 作者:Hi艺术 滕昆
 

  天色暗沉,坐在沙发里的尹朝阳像传说里的一样“慢热”。话题从“油画”与“国画”开始。刚刚从泰山写生归来的尹朝阳说,“绘画都一样,不管画什么,都是一个有自己思考的整理过程”,毫不迟疑地,他补充道,“就是这样。”

  离开故城

  时间容易让回忆变成不太靠谱的东西。对于尹朝阳来说,学画画最开始的记忆,有些像靠视错觉达成的三维图像,看上去模糊,集中精力去看,又只能看到一时一处的细节。

  尹朝阳把自己的家庭归为“贫下中农”,做宣传工作的父亲有单位订阅的专业期刊。《美术》、《富春江画报》、《中国连环画》、《世界美术》等等这些被少年尹朝阳作为课外书的专业杂志,让他的那段岁月沐浴在魔幻的曙光之下。一方面,他并没有条件在家学的体系里与“传统”形成互动,另一方面,他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认识了培根、里希特、罗中立……

  从书本中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当然是精彩的,少年学画的尹朝阳在四处颠簸的“美术高考”中又亲眼见过北京、上海、武汉等等真正的“城市”。对于少年尹朝阳来说,未来一定在远方,而抵达远方的第一步,是离开。

  应当算是一种“早熟”。少年尹朝阳明白,离开故城的唯一途径是靠自己。于是,1987年开始,尹朝阳经历了五年的考学时光。1990年,尹朝阳来到北京。两年之后,他顺利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考前的时光磨练着尹朝阳的基础,美院则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最直接的大门。回顾学习时光,尹朝阳说,“因为你在美院,所谓中国最好的艺术学院,它会给你一种错觉,你必须是最出色的”。

尹朝阳 石泉 2015  布面油画160×250cm 

  美院的生活是一种相对个人化的生活。在这里,尹朝阳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而最重要的,是美院的四年使他完善了自己的“自我教育”机制。在他看来,学习阶段所遭遇的问题都是“特别实在”的问题,而真正影响到生存的,则是在离开学校之后每个人所面对的各异的境遇——那个时候,“自我教育”达到哪种程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走向。

 尹朝阳 神迹-结构 2015 嵩山石 40×39×60cm

  严酷、悲悯、崇拜、庄严

  对于尹朝阳来说,那段时光首先实现了他从家乡故城“走出去”的梦想,紧接着,美院独有的系统让他在前两年考学阶段淬炼的基本功慢慢释放。多年以后,尹朝阳在一次访谈中说,“如果说一句特别自负的话,我认为我对绘画的这种控制,非常自信。现在我们所有在艺术史上能够看到的风格,我都可以模仿……”,同时,尹朝阳也清醒地说,“但是这只是在于技术层面”。换言之,求学阶段打下的技术基础决定着尹朝阳后来长达近二十年,心无旁骛的绘画实践,这是对自我的自信,也是对一段艰苦岁月的反刍。

 尹朝阳 嵩山崇拜 2015 嵩山石 91×70×60cm

  尹朝阳将自己的绘画视为是一种“本能”。所以当他离开学院,搬到彼时北京东郊偏僻的村庄画室,不可避免的迷茫时时笼罩着这个早熟的青年,仿佛转瞬即逝的青春以残酷的姿态迅速露出狰狞的爪牙,尹朝阳在一个混杂着市井气息的独我的艺术世界里描绘出了让自己崭露头角的“青春”系列。随着“青春”系列过渡到“神话”系列,对身边人和事的个人化表达保持着延续性。抢在被贴上标签之前,2004年,尹朝阳带来了自己的又一个系列——“乌托邦”。在这个从《英雄远去》中所见的端倪演化而来的“乌托邦”的世界,尹朝阳完成了个人与毛泽东的某种“并置”,而在后期,这个系列演化为探讨个人与集体情怀的“广场”系列,并由这个系列组成着艺术家首个海外个展。在这个系列里,里希特似的模糊与现场感扑面而来,这既影响着外界对尹朝阳的判断,也一度让批评的声音将尹朝阳归入政治题材画家。不久之后,“乌托邦”变为“经过”,在2006年于泰国曼谷的唐人画廊举办的《经过·毛泽东》个展中,尹朝阳集中呈现着与毛有关的绘画、雕塑以及与广场相关的若干作品,就像前一年在今日美术馆的“神话”个展结束着自己的“神话”系列一样,在《经过·毛泽东》这样一个集中呈现的展览之后,尹朝阳的绘画再次转型。

 尹朝阳 绿水 2015 布面油画 30.2×40.2cm


  而尤其重要的是,在这次展览中出现的“书法”系列作品中,在两件名为《诗意》的作品里,出现了厚重的油彩堆砌,这种堆砌如同是艺术家埋下的线索,几年之后,当尹朝阳画出了没有人物的“风景”,带有东方韵味的厚重与大气不由得让人回味曾经在《诗意》中出现的磅礴。尹朝阳曾在自述中提到过毛泽东的诗歌中,被我们所称为“伟人气质”的那种气势对自己的影响,不难相信,尹朝阳的风景中呼之欲出的强悍与对景致的封藏,早在2004年即已经出现过尝试,并被使用在与毛有关的“经过”系列之中。

 尹朝阳 春山日照 2015 布面油画 130.5×200.5cm

  2010年后,步入不惑之年的尹朝阳在一系列“正面”肖像画之后,几乎是突然地转向了“风景”。已经熟练并形成风格的人物在尹朝阳笔下消失,取而代之地是山中古寺,是密林巨石,那些在前人山水中被用来卧游的景色,被尹朝阳取而化之,呈现一派庄严。斧劈的气势和精细的气质并存于尹朝阳的画面之中,堆砌其上的颜料饱满欲滴,让这种风景幻化出更多“山水”的情意。

  对于尹朝阳来说,创作的每个阶段有所不同却又都有着前作的线索,如果从情绪出发,或可从青春的严酷、神话的悲悯、伟人的崇拜与风景的庄严中找到各自的倾向与作品区隔模糊的融合。尹朝阳坦言,自己的创作总呼应着自我的内心,对风景山水的回归,是年龄带来的对“传统”的回味与感悟,也是对自我创作标准的新诠释,尹朝阳说,“只要我做的足够诚实和诚恳,那么我做的就一定是当代的”,对于他来说,“好画”的标准早已在多年的绘画实践中了然于胸,而“真诚”与否则是当代艺术好画的最大变量。

  回望传统,制造山水

  尹朝阳“风景”系列的出现,一度引起争议。是对传统的“回归”还是“挖掘”原本就是一件难以辨明是非的议题。

  对于艺术家来说,被批评者指控“复古”意味着极度危险的境地。一方面,“复古”的成功与否本身难以评价,极易落入模仿已近穷尽地前人窠臼,另一方面,“向后”而不是“向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郎才尽”的势弱前路。

  尹朝阳显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却并不为之所动。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尹朝阳的“风景”并不是对前人笔意的油画式表达,而是直追古人的山水心境。这首先意味着尹朝阳的风景山水的截取来自尹朝阳的态度,其次尹朝阳的风景山水怀有“我手画我心”的不可复制。兼有独创与情怀,尹朝阳将油画最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的“风景”转义为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山水”,也将“油画民族化”为滥觞的所谓“土油画”的进阶带入新的境遇。

  年龄的增长让尹朝阳回溯传统的渴望愈发急迫,他将这归为是对传统的“补课”。尹朝阳的“自我教育”在离开学院二十年后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5年,经济状况好转的尹朝阳开始搜藏古玩,在四十岁前把四十岁前该做的事做完之后,中国传统的召唤愈发强烈。尹朝阳坦陈中国传统的事物需要门槛,经历与见识都在无形中引导着中国人对传统的关注。

  入山观山,临水赏水,尹朝阳近五年来无数次对景写生,寻找古人眼中的山水花木,寻找自己笔下的万物发端,在这样的过程中,尹朝阳说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探测器,在实地实景中接受着环境的赐予,感应着身体的反馈。

  这种反馈是发自艺术家内心的直觉反应,也经受着艺术家来自经验的理性处理,尹朝阳的绘画从来都不是一种直接的宣泄,而是试图将某种现实的感受凝固。尹朝阳说看自己过去的画,每一张仿佛都像是一本日记,记录着这一天的阴晴、情绪甚至身体状态,就像一个神奇的保鲜盒,以绘画的直接观感,缓慢释放着被封印其间的一切。

尹朝阳 松 2014 纸 本水彩 17.8×23.5cm

  二十年的绘画时光,尹朝阳说他到现在站在画布前都能找到兴奋感。绘画对于他来说更像是兼容工作的生活,在这里,他认真又天马行空地宣泄着他的热爱。

 尹朝阳 嵩山崇拜-闪电 2015 嵩山石 80×41×160cm;底座:81×56×30cm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51113/n426350621.shtml report 6599  天色暗沉,坐在沙发里的尹朝阳像传说里的一样“慢热”。话题从“油画”与“国画”开始。刚刚从泰山写生归来的尹朝阳说,“绘画都一样,不管画什么,都是一个有
(责任编辑:石玥)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