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点 > 对话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陈承卫专访:每一幅自画像里都有一个故事

来源:搜狐艺术 作者:石玥
  • 手机看新闻

  每一个画家都至少给自己画过一幅自画像。他们或把这幅自画像藏起来,孤芳自赏,或者公之于众,赤果果的展示自己的灵魂。伦勃朗是一个虔诚的自画者。无论得意、失意,他的一生都定格在画布上;弗里达的自画像则爆发出倔强的意志,娇艳的身躯汲取自然中旺盛的生命力;梵高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却让血在画布上留下痕迹;席勒则在自画像里坦荡荡地诉说着自己在死亡和欲望中挣扎的幻象。

  

自传体-32岁-一朵属于胜利的鲜花-150X90CM-年代-2015-布面油画
自传体-32岁-一朵属于胜利的鲜花-150X90CM-年代-2015-布面油画

  陈承卫,杨飞云的高徒,中国青年写实绘画的代表画家,他的自画像里不仅有自己的故事,也有每一位80后曾经经历过的奋斗和爱情。

  从十六岁开始拿起画笔,到三年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陈承卫一直以来对绘画抱着虔诚而敬畏的心态。他夜以继日的练习,甚至到了摧垮身体的地步也不甘放下画笔。直到毕业后的第二年,他的一幅重要作品被一个神秘藏家在嘉德在线上以十八万的价格买走(2007年,这笔钱已经可以在北京交一套房子的首付了),他才意识到或许自己除了勤奋之外,也有被暗许的艺术天赋。

  2015年10月,陈承卫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展“另一个我”,展示了从2012年至今这四年来陈承卫的两个主旋律创作——“自传体”和“大民国”。而无论是哪个系列,作品中我们都看到了陈承卫的灵魂。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少年,一个踌躇的英雄,一个自信的勇士,一个花花公子和痴情汉。在戏剧性的光影中,故事在发生,情绪在蔓延,疑惑在滋长,悬念也在不同的观众心中发芽生长。陈承卫的画总是引人入胜的,将观众带入他的情绪和世界中,却又那么令人无法抗拒地唤醒观众自身的记忆。最后,观众和陈承卫都“成为”画面里的一个角色。

  

自传体-23岁-初世 尺寸30X40-CM,布面油画-2012年
自传体-23岁-初世 尺寸30X40-CM,布面油画-2012年

  画中的陈承卫23岁,刚刚毕业来到北京寻找机会,他的眼神是迷茫的,显示了他彷徨、不自省的状态。“刚出道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看不清前边的路。”陈承卫说。一束光照下来,面部的一部分在光明中,身体却还在阴影里,照亮的只是他迷茫的眼神。这个画像既是写实的,也是对内心的洞察。光的出现也恰恰暗示了画家的一种渴望。

  “我那时候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成为画家,但是就大着胆子过来了。当时我住的可远了,住在昌平,当时我找了一个北京的朋友,让他帮我找个又大又便宜的房子,就这样从杭州搬到了天通苑,那时候天通苑还没有地铁(2008年才有)。那个房子一百六十平,租金是两千嘛当时,我来北京时身上带了一万多块钱,3月到的北京,大概到5月就没钱了,租房加买绘画工具,钱花得很快,我买了最贵的画架当时花了三千多,可以左右上下推那个,颜料全是用进口的,我觉得这样画的品质一定要好,即便穷一点。所以,加上房租其实一万多很快就花光了。怎么办呢?我就跟在北京画画的朋友借,这是我第一次借钱。后来他借了我一万多吧,大概,5月的时候,我的毕业创作开始拍卖了,一下卖了十八万多。这在当时来说就是天价了。你想,2007年北京一套房的首付才十几万。我那一张画挺大的,但是一个毕业生的作品卖那么贵,当时还挺轰动的。后来在那个阶段,还卖了好几张小画,一共卖了20多万,现在想想我觉得也挺不可思议的,但在当时来说对我是种鼓励,起码没被饿死。”

  2007年5月第一次成功地卖出了自己的作品之后,陈承卫才开始正式自诩为画家。

  

自传体—曾经的长发少年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自传体—曾经的长发少年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陈承卫大概从19岁开始留长发,一度留到过肩的长度,2010年,他挥别长发时代。陈承卫从18岁拿起画笔的时候就开始画自己。事实上,每一位画家都试图描述自己。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让陈承卫深深感动。

  

自传体—致敬伦勃朗 7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自传体—致敬伦勃朗 7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伦勃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对绘画的态度。很多人学伦勃朗可能只是学一个表面,比如某个技法,某个机理,某个细节的画法。但是伦勃朗更打动我的是他的精神,就是他对绘画态度。他在用一生来记录自己。比如说他娶了老婆很得意,他画了《画家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后来他的妻子去世,他的事业也落魄了,孩子也死了,终于宣告破产了,他还是继续画画。自画像中的他跟乞丐一样。

  

《伦勃朗自画像》,木板油画,1642年,70 ×58厘米,英国皇室收藏
《伦勃朗自画像》,木板油画,1642年,70 ×58厘米,英国皇室收藏

  

《画家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28岁
《画家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28岁

  此外,伦勃朗高超的写实技法也令陈承卫痴迷。“我有一篇文章提到过一个物质感,就伦勃朗画东西画的非常真实,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写实。伦勃朗寥寥几笔就可以让人感觉到那种沉甸甸的金属感和对毛发细腻的描绘。这两点是他带给我的,我所吸收到的。”

  

自传体-骄傲的骑士 40cmX5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自传体-骄傲的骑士 40cmX5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1634年自画像》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1634年自画像》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自传体—向谁致敬 40cm×50cm
自传体—向谁致敬 40cm×50cm

  这一年陈承卫回到温州老家过年,在北方生活久了,反而不适应南方的湿冷。陈承卫套上了父亲的灰色毛衣,又在母亲的衣橱里翻出了20年前的旧大衣。是的画笔不能停,即使是过年的时候。陈承卫将母亲的首饰戴到身上,然后在想象中精心编了辫子,添上了象征成熟的胡子,以及象征归宿的戒指。当时,陈承卫25岁。画中的陈承卫有种母性气息,或许夹杂着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的吧。

  “这件衣服是我妈20多年前的,是貂毛还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妈一直没舍得扔,一直存在那里,从画面里可以看出,被我穿上就只变成七分袖了。另外我里边又把我爸的一件灰色的毛衣套进去,这件毛衣是我妈当年亲手织出来的,然后我把它们穿在一起。这个帽子,耳环,包括里面的盔甲,包括这些辫子都是想像的,只有这衣服和脸是真实的,还有胡子我是想像的,我会通过加一些东西然后把现实的很普通的东西,结合我的光线,让画面更加特别经典,是向经典致敬吧。”

  搜狐艺术:为什么会画胡子?

  陈承卫:我觉得这个男人已经成熟了,胡子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加勒比海盗。

  搜狐艺术:你的大量作品的服饰上都很讲究,在服饰的设计上有哪些参考?

  陈承卫:像这幅画,是我自己的服装。比如那张《曾经的长发少年》,服饰是完全参考欧洲的古代的绘画,还有《致敬伦勃朗》的那种绘画也是从古典取材。但是在我后来一幅《一幅属于胜利的鲜花》里,我量身定制了一套盔甲。还有一部分只能想像,比如辫子、帽子、配饰等。我也会把自己想像成一个贵族,或者我希望成为欧洲的那一类人。

  

图:自传体—谁在我身旁 30cm×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自传体—谁在我身旁 30cm×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陈承卫:“这个是我大概26、27岁的时候吧,这个时候的我,你看,他眼神是有一点孤独的,所以叫《谁在我身旁》,画它的时候我身边没有爱人,没有可以交流的同伴。我就问自己,谁在?我甚至想象是否有哪个大师可以在我身旁。但是就是非常孤独,从内到外,都觉得孤独。”

 

自传体—我和父母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自传体—我和父母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搜狐艺术:家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承卫:无论我走到哪,我都会想到我的爸妈,我对我家庭的情感,可以用“感恩”来形容吧。我的家庭其实比较传统,父母不太会表达爱,不太会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但是他们是非常开明的父母,总是很支持我,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帮助了。比如说我高中学美术,大学要去哪里去,包括我来北京,他们全部都是支持我,只要我选择他们就支持,这一点我家又有别于很多传统家庭。

  陈承卫曾经在《另一个我》展览的画册自序中写道,“我活跃的思维或许得益于我孩童时在大自然里尽情解放的天性,而关于我的信仰和艺术的悟性确实我的家人给予我的。”家庭的支持对于陈承卫今日的成功相当重要。

  虽然陈承卫父母所从事的行业与艺术相去甚远,但他们却给了陈承卫自由成长、释放天性的生活。陈承卫的暑假总是可以在田野中尽情玩耍,即使在那个面临高考的暑假也不例外。

  当然,陈承卫自己心里明白,不读书却想上个重点高中是没戏的。但自己成绩确实不好。年轻气盛的陈承卫既不想在二流学校中混日子,也最终在重点高中的考试中名落孙山。有一天,他的舅舅通过各种门路终于帮他安排到当地一所重点职高去学习电子电工。

  然而开学那天,成为陈承卫一生的转折点。

  陈承卫:“他(舅舅)报完以后我也没理,那个暑假还是依然玩什么的,我就是从小特别爱玩,开学那天就很神奇了,我忽然觉得电子电工怎么是我喜欢的呢,根本不是我喜欢的。”

  陈承卫:“要不我报美术吧,但是我之前从来没学过美术。”

  搜狐艺术:这是一个突然的想法?

  陈承卫:“是我一个突然想法。我当时就跑到校长办公室,我说老师我不要读这个,因为那个学校是挺需要生源的,所以学生选什么他们都可以给安排。我跟老师说不要读这个(电子电工),我要读美术班,他说那你去美术班吧,就去了。”

  搜狐艺术:16岁从零学起?

  陈承卫:对。当时上高一,我的同学们都画了好多年了,而我竟然连铅笔都削不好,我觉得差距太大了。那时候我真的非常拼。我是那种有点好强的人,我就很努力,基本上在高二的时候我就是班里画的最好的了,两年。

  陈承卫在绘画技巧上的突破得益于高中阶段那废寝忘食的几年时光。他渴望发现画得更好的人,并把他们当做内心的对手,去一个个超越。在一次暑期的绘画培训班上,当陈承卫发现别人已经可以画得和教科书上一模一样,而自己还只停留在画静物的水平,他开启了近乎疯狂的训练模式。

  陈承卫:“然后我就很拼命,我连速写都是在那两个月练的。练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也是因为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吧,一是吃饭没有规律不够营养,二是真的太累了,因为我在高中之前从来没熬夜,我都是八九点就睡了,五六点就醒,是很正常的小孩儿的作息。高三为了画画就开始熬夜,每天都熬到很晚,最后竟然累到打点滴。就是免疫力不行了必须要打点滴,当时我躺在那打点滴,看到旁边有个受伤的病人,也在打点滴,我还拿本子来画速写,就为了抓那个人物特征。基本上,别人画一张我就画一摞,真是很疯狂。经过那段日子的努力后,大概两个月吧,我基本上就是培训班的前十名了,然后有幸进入培训班上的“高手组”,可以被强化培养,目标是考美院。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我是有实力考美院的。

  最后,陈承卫以全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

  

自传体—我与我的父亲 16cm×28cm 木板油画 2014年 

  在陈承卫18岁之前,他没有离开过温州老家。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在外打拼赚钱。在陈承卫心里,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赚钱养家,是家里的顶梁柱,对父亲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考入美院后,陈承卫也离开了家乡——洞头,他仿佛踏上了父亲那殊途同归的打拼之路。这幅画的形象中我们既卡看到了陈承卫父亲的沧桑,也看到了陈承卫的稚嫩,但眼神中是同样的坚定。

  搜狐艺术:对父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陈承卫:“我跟我爸是属于那种相敬如宾的父子,但是我又从内心当中很崇拜他。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现在的我也有同样的抱负。我还画过另外一张作品,叫《父辈的旗帜》,我穿着我爸的皮大衣,拿着他用过的地图册,这些年我想对我爸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我感激他的父爱,同时我觉得自己也是个浪子。所以我在背景中,用了伦勃朗的《浪子回头》那幅画的局部,是种隐喻。我小时候很崇拜他,后来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好多的优点与缺点,然后我会以他为一个参照,我会审视自己。我会觉得我跟他可能上辈子是一个人。”

  

自传体—年轻的爱情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自传体—年轻的爱情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这两张尺寸一样,一个叫年轻的爱情,那个叫危险时刻,年轻的爱情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别的人怎样,我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属于有点放荡不羁吧,那个年纪时我从来没想过结婚这件事,你看,这样一个像女神一样的女人,然后旁边是这个花花公子。一只手在跟她讲甜言蜜语,另一只手在解她的衣扣,好像是要把对方说服,同时要得到她的美色。这描述的是年轻的爱情。都年轻过,没什么不敢面对的,它都是我人生的一个过程。”

  

自传体—危险时刻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自传体—危险时刻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这张完全不一样,你能感觉到这是我近两年的状态,就是我已经hold不住这类强势的女人了。近两年我的感情就是比较坎坷一点,就是我遇到了强势的女人。你看我画过每一张都跟我的经历有关。你能从画面上感觉这个男人好像隐隐约约眼睛有一点泪花,这个眼神已经没有像当年那么得意了,对不对,而且也憔悴了一些,流露出一种很无奈,又很忧伤的感觉。这个女人的很强势,脾气很倔,拿个刀子直接就放在脖子上,这个时候已经针锋相对了,就是我没有办法像当年那么游刃有余地去处理爱情关系,或者说是hold住对方,甚至被对方hold住了,所以叫危险时刻。这两张是我觉得在这个系列里面,在表达感情是非常好的两张。”

  

32岁 一朵属于胜利的鲜花 150cm×9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32岁 一朵属于胜利的鲜花 150cm×9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这张也是2015年的新作品,这时候的我,就好像无所谓,好像又有点得意,又有点不拘,好像在说‘你爱怎么样怎么样,随便你们说吧’,就是那种好像觉得自己胜利了,在此时或者是说今年某一个瞬间,或者说在画它的那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这幅画里的盔甲全是我量身定制,包括头盔。嘴里的这支花是我妈妈亲手种的。全部都很真实。只有这个胡子,是画上去的,其实这个胡子是达利的。我觉得自己是缩小版的达利,就是要很屌的样子。”

  陈承卫简介

  陈承卫,1984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现居北京,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新具象绘画主义画家。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油画院,师承杨飞云,崇尚伦勃朗等西方油画大师,作品面貌独树一帜,极其注重古典人文的回归,注重光线和绘画性,将中国文化的元素与当下观念完美结合,利用古典半透明技法描绘人生,融合中西方的绘画元素,作品颇受社会各界的好评,是中国新一代具象绘画的代表。其作品被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澳门,西班牙,俄罗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等地的重要藏家及机构收藏。

  “我热爱手中的色盘,油壶,画笔,为能闻到熟悉的油彩味,用赤诚的心借以这一被大多数人所要遗弃的古典技艺来描绘,深挖与解析时代的人性之美,也是我这一辈子所要面对的自我斗争。然而要问我是为名与利而画亦或虚荣之心而抒写,无论外人怎么对待艺术,如何看待我。我能坦荡并骄傲的说:我是为我的油画而生而死。”

  搜狐艺术相信,生活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有别处。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搜狐艺术微信公众账号“搜狐艺术”

  发送姓名+电话+邮箱+爱好

  等我们喊你 艺起玩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51224/n432468830.shtml report 13184 每一个画家都至少给自己画过一幅自画像。他们或把这幅自画像藏起来,孤芳自赏,或者公之于众,赤果果的展示自己的灵魂。伦勃朗是一个虔诚的自画者。无论得意、失意,他的一
(责任编辑:石玥)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