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见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2016伦敦工艺周特别报道: 为工艺正名

来源:搜狐艺术 作者:莫杨
  • 手机看新闻

  前言

  当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工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创新兴奋不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这个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正无比骄傲地向全球展示着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手工技艺和由此生发的创新设计。2016年5月3日至7日,第二届伦敦工艺周把这座天气难得一晴的城市搅动得异彩纷呈,似乎要掀起一场“手工艺革命”,让工匠精神重新回归这个物欲横流、节奏过快的现实社会。

  从在民间流传已久纺织手工艺到严谨传承的皇家玉陶制造;从精致烫金的书籍装帧到当代感十足的壁纸图纹……当你逛过伦敦的大街小巷之后,你会发现从头到脚都能找到合适的手工艺作品,而对一个家而言,更是有无尽的令人爱不释手的装饰材料和家居用品。如果你错过了这场盛宴,不要紧,这篇来自伦敦前线的搜狐艺术特稿将图文并茂地带你重临现场。

文/莫杨 (孔孔对此文亦有贡献),图/莫杨

  位于Cornwell的Ashworth一家是英国文化遗产背后的功臣。这些为历史名人故居制作的蓝牌在英国各大小城市随处可见,讲述隐藏在建筑背后的历史。在短片《家族生意:“蓝牌”背后的秘密(Family Business: The Secret Recipe of the Blue Plaques)》儿子Justin正从学习从父母Frank 和Sue手中接过为遗产协会制作蓝牌的家族生意。《弗里德伦敦(Freed of London)》则将镜头对准了一家伦敦的芭蕾舞鞋工坊,弗里德伦敦从1929年开始制鞋,顾客不乏芭蕾届里最响当当的那一类名字。数位从业者的自述和芭蕾舞鞋的制作过程交织,其中一位还偷偷跑去想见一见穿鞋子的顾客结果却被保安挡在门外:“观众不会认识舞者,舞者不会认识制鞋的人,就像是一个循环。”这两部短片来自“从现实到卷轴(Real to Reel)”—— 英国工艺协会发起的工艺电影节。工艺协会创意总监Annie Warburton表示,“从试验动画到纪录片,社会对工艺关注度的复苏导致了如此之多的工艺电影。吸引了工艺爱好者和普通大众体验独工艺电影一无二的大荧幕观影经历。”

  是的,在伦敦工艺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传统工艺正在以双重路径复兴,一方面,几百年以来的品牌以及工艺都得到了完好的传承,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想法、新的力量也在悄无声息地席卷英国手工艺行业。

  陶瓷上女王的光辉与当代陶瓷美学探索

  说起英国的陶瓷,不得不提的就是玮致活Wedgwood,在此次工艺周上,来自玮致活工场的研究员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瓷器展厅里,一边展示陶器的制造过程,一边向大家介绍这家始于1759年的英国“国宝”品牌那绝无仅有的历史:

 

 

  创始人Josiah Wedgwood独创的乳色釉面陶器(creamware)俘虏了夏洛特王后(乔治三世的王后,维多利亚女王的祖母),王后在1765年的夏天委任Josiah打造一套茶具,并最终以Queens Ware冠名。Wedgwood最尊贵的乳色釉面陶器作品是1770年受沙俄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委任打造的Frog Service 。Frog Service 是一套供50人用餐的晚餐加甜点餐具,是为距离圣彼得堡几公里之外的哥特式夏宫所作,之所以叫Forg Service,是因为这片宫殿建立在一片蛙沼之上。餐具除了呼应这一主题都绘有青蛙图案之外,还有全手工绘制的1222个毫不重复的英国乡村景观、古迹和花园,令人叹为观止。

  Josiah Wedgwood的专利还包括了玉陶(Jasperware)和玄武岩(Black Basalt)黑陶两项,配方也被传承至今。Josiah 1780年发明并完善了玉陶的制造技艺 ,以古罗马浮雕玻璃器皿为蓝本的第一款出品级波特兰蓝(Portland Blue)的通透感,是试验了3000次以上才达到的效果。如今的玉陶制造工艺仍然严谨地遵循着250年前的制造流程,并以其惹人喜爱的粉嫩色泽被广泛用于制造镜框花瓶等。反倒是Wedgwood现在最招牌的骨瓷系列,其配方直到1812年才被Josiah二世引进。虽与众多设计师合作但都是机器制造产品了。

  除了Wedgwood这样的老牌子,我们还可以在工艺周上发现一些陶瓷界的新生力量。

 

 

  藏在伦敦Mayfair深处的Officine Saffi是一家当代瓷器画廊,与Wedgwood不同,探索当代陶瓷的美学和技艺才是他们的课题重点。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eramics and Design at Officine Saffi (41) 展示了十位国际艺术家的瓷器作品,其中不乏Kati Tuominen-Niittylä和竹内真吾(Shingo Takeuchi)这样的多项国际陶瓷大奖的获得者 ,此外还包括Silvia C.Calcagno以瓷片为媒介的摄影作品,Luca Tripaldi以白瓷、瓷纹贴片和树脂的陶瓷饰品。

  以故事做线,缝制有生命的纺织作品

  手工技艺所覆盖的领域不外乎衣食住行,除了饮食类的陶瓷, “衣”自也然是传统工艺的重点:编织、织布、染织、刺绣、制鞋和裁缝等与衣息息相关的门类也在工艺周上被予以一一呈现,但是,在中规中矩的传统制衣工艺之外,一些人借由纺织表达着更多的也更有生命气息的故事。

 

  拥有罗汉普顿学院书法与装订学士学位的书法家Rosalind Wyatt现在的职业是一名绣娘,她的系列刺绣作品“缝制伦敦生活(The Stitch Lives of London)”是一次独特的工艺作品试验:她将来自不同捐赠人的不同时代的服饰配件连同私人信件、日记、摘抄缝制成一系列的伦敦生命线。通过对笔迹的研习,Rosalind用刺绣的方式重新表达了书法技艺,更重要的是,还延展了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从而专注在对内容和故事性的探访上。其作品“生命重置(Life Restored)”的“画布”来自心理健康活动家强尼本杰明(Jonny Benjamin)在2008年自杀未遂时所穿的T恤,幸运的是,他被身后一位路过的陌生人相救,之后,强尼以诗歌的形式在日记里记录了这个事件。Rosalind在T恤的上复刻了强尼的诗歌。Rosalind的部分素材还包括了查尔斯王子接生护士的日记、一双爱德华时期的绸缎舞鞋等等,现场还展示了绣有裘德洛(Jude Law)一段手抄台词的《哈姆雷特》舞台剧戏装。

 

  Georgina Goodman 也是对故事性有执念的一个工艺装置师。高定女鞋设计师Georgina Goodman在私人聚乐部Blacks Club里展示了她的一套最新作品《鞋事(A Shoe Story)》:通过精致繁复的女鞋讲述爱情故事。其中“爱情的信物(A token of Love)”是一双由孔雀毛精制的舞鞋,Georgina为其配上了一首园丁鸟为爱人收集精巧之物的情诗,安静的放置在Blacks Club的休息室里。Blacks Club为这个临时装置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环境:这所平时只对会员开放的聚乐部原是英国御用食品店Fortnum&Mason的创始人Charles Fortnum的住宅,改成私人聚乐部之后依然保持了完整的乔治时期的内饰风格。

 

 

  当代工艺:探究材料的边界与美感

  对材料探索也是当代工艺的一个重点方向。荷兰Odd Matters设计事务所,台湾设计师卢家恩的蔺草工作坊以及从伦敦大学的制造研究所(Institute of Making)的水泥工作坊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探寻材料的能量。

 

 

  古怪事物工作室(Odd Matter Studio)在 Vessel Gallery画廊的展览Odd Stuff(116)是他们的第一次个展。事务所展出的作品的创作出发点是对材料的试验探索,但也保持了艺术雕塑作品的形态美感:其系列坐凳“存款Deposit”的主题是材料的零浪费,这套系列的所有后续产品原料都来自于前作的边角余料;灯饰“节点NODE”是用直观的方式表达了电路的闭合和开启;OVII花瓶是一组遵循了铜在导电涂料下自然固化的形态完成的花瓶组合。

 
 

 

  在位于伦敦诺丁山的Native&Co设计商店里,台湾的设计师卢家恩带来了一套叫Lin(蔺草)的手工艺作品,还开设了一个蔺草编织的工作坊。卢家恩与台湾蔺草学会合作,将三百多年的蔺草编织技艺进行了当代化改造。蔺草编织目前主要集中在台湾苗栗县苑里镇,是少数至今还不能被机器制作代替的手工艺,它曾是台湾地区第三大出口产品。卢家恩说,蔺草作为材料是非常具有独特性的,它轻便耐用、清香且吸湿透气,还有天然驱蚊和除螨的功效。这次,他用不同纹样的蔺草编织为主体,辅以光洁的铜器作为镶边和盒盖,呈现了一套符合现代审美的极简容器,为远在台湾的传统工艺开拓了新的疆场。

 


 


  伦敦大学的制造研究所是专门研究和制造材料的机构。水泥艺术家Leigh Cameron带领工作坊的参与者们试验水泥材料的物理边界。在普及了水泥的历史、物理特性等概况之后,Leigh让学员们自己调和泥浆、尝试不同辅料(碎玻璃、沙子、布料纤维、塑料和粘土等辅助材料)对水泥浆成型的影响。在科研界工作的一位女士将加了大量碎玻璃的泥浆堆在了一个吹鼓了的气球上,她想在家筑一个水泥壁炉,并很想知道高温度对已成型的水泥有何影响。没有加任何辅料的环保水泥的主人是一个石匠,他的泥浆被静置在了一个小号的塑料盆里,有着大理石似光洁的质感,他试图探究以水泥作为雕刻原料的可能性。在等待水泥固化的过程中,Leigh补充了不同模具的材质形态对最后脱模效果的影响,不同材料的打磨工具对成品质感的控制以及水泥板的薄度极限,泥浆分次入模之后的脱模效果,固化后的水泥的物理边界。

  传统工艺的新生

  对于大多数的手工艺门类,展览和展示的组合是最合适的活动类型:通过展示展现工艺过程,再通过展览展现技艺结果。

 

  杰弗里博物馆(Geffrye Museum)一直擅长室内家居的课题,这次选了壁纸为角度组织了展览。提到壁纸和手工艺就很难绕过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以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英式壁纸,但这次展览另辟蹊径,将关注点集中在了现代壁纸技艺上。

 

 

  参展品牌中最年轻的要数2006年才在壁纸行业起家的Erica Wakerly,而资历最老的Graham&Browny也不过五十年的时间。这对于动辄就有百年传统的英国手工艺行业而言实数罕见,它是年轻从业者的一次大聚会。

  笔者前往的当天正好是Graham&Brown的工作坊,来自布莱克本(Blackburn)的工厂工匠仍然坚持英国本土生产。发展至今,合作设计师中不乏有Marcel Wonders, Kelly Hoppen和Julien Macdonald这样的横跨产品、家居和时尚设计领域的大名。

  位于Pimlico Road上的SOANE Britain也是当代壁纸不可绕过的一家。作为定制家居品牌店,从SOANE Britain (84) 的名字就能嗅出这家店正宗英式血脉。一进店门,笔者就被墙上那张最显眼的英国全境地图吸引了,上面骄傲地注明了这个品牌从壁纸、布料、藤编、铁器、家具软包等所有三十四个手工艺门类的业务都是与英国本土各地的工匠合作完成。与SOANE毗邻的,是精品家居店Linley。其创始人David Linley在去波斯湾旅行时发现了这组Girih图案 —— 一种伊斯兰教特有的准晶体装饰纹样。经过Linley的重新设计,原本神秘华丽的波斯风情纹样被拆解、渐变,增添了西方式的解构逻辑。

 

  现场展示Tradition and Modern Craft at Linley的两位分别专注在展柜图案的贴片和图案的绘制。

  除了SOANE Britain和Linley之外, Pimlico路本身就是一道不可错过的工艺周风景:这条400米左右长的街区聚集了近四十家精品家居和艺术古董店,临街的窗口被各家擅长的手艺占领。 坐在古玩家具店Rose Uniacke窗前的软包师Richard Ricardo是其合作多年的专家,他拥有100%真丝软包的十九世纪沙发和兔毛软包的古董单人手扶椅等神乎其技的作品。Richard非常健谈,他说他从业已经四十年,有自己的工作室,与制造商和品牌店合作,还在以传统艺术闻名西迪恩学院(West Dean College)任教短期内饰课程。

 

 

  在英国,这样生活着的手艺人并不在少数。据英国工艺协会(Crafts Council)2014年的报告《丈量手工艺经济(Measuring the craft economy)》,英国全境有超过四万人从事手工制造业, 占全国劳动力的0.1%,整个手工艺行业经济创造出了34亿英镑的年收入。小批量、高质量的手工作业保障了制造商与小型工厂、个人工作坊之间的融洽合作,制造商从手工工坊采购半成品的织品、布匹,结合产品功能再进行家具软包、地毯壁毯和其他织品的加工完善。

  北爱尔兰的Mourn Textile曾为罗宾·戴(Robin Day)织造了获得米兰三年展银奖的米兰毯(Milano Rug),丹麦家具制造商卡尔.汉森(Carl Hansen & Son)有义骨椅(Wishbone Chair)压阵,他们在展陈店里摆上了织机和软包的材料,现场展示从精制织品到精制家具的过程。这两个百年品牌强强联手,也印证了这一合作模式。

  尾声

  扫一眼这次伦敦工艺周的分类名单,就会被其丰富的活动安排所吸引,这一次工艺周共129个公共活动,囊括了香水制造、钻石切割、陶瓷彩绘、银器制造、玻璃吹制等55个工艺门类在内的214场工艺师演讲、演示和展示活动。从玻璃吹制到靛蓝染,剧院舞美到枪支制造,从日式和扇制造到钻石打磨,从香水调制到自行车制造,从南岸长盛不衰的玻璃制品,锡釉陶器和皮革鞣制,到肖尓迪奇的家具制造,都一一在地图上闪现,丰富着这场既新鲜且古老的行业盛会。

 

  四天下来,除了英国本土的艺匠们,还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国际手艺人,这还不囊括针对欧洲“老钱新贵”们专设的邀请制收藏家项目(collectors program)。笔者忍不住感叹,这个活动仅仅才举办第二届,但已能扩充到如此体量,可细数伦敦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当代制造史,又会发现,这其实并无任何令人惊诧之处。虽然以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为例的大型艺术机构在活动的参与程度上还是仅限于小规模的工作坊和没有策展人参与的展览,但是相信深入的探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伦敦工艺杂志Hole&Corner这一次角度刁钻地挑选了“无用工程(Useless Engineering)”和钢琴工艺(Piano Craft)来呼应本届工艺周的主题,“无用工程”的机器将乒乓球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教堂中间的容器里,比起功能性的追逐,更侧重于行动思考的解决方式。Hole&Corner的另一个展示项目是钢琴之王Steinway&Sons的钢琴工艺,在OXO大厦现场装配一架斯坦威钢琴,并安排了工匠一点一滴的完成琴键制动的固定。可以说,他们的这种选择多少含有一种隐喻的意味,相对于盲目的追逐,英国的手工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调,关注着工艺本身,又不固守传统,永远在思考中自如前行。

 

 

书籍装帧展
书籍装帧展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60528/n451893491.shtml report 16567 前言:当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工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创新兴奋不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这个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正无比骄傲地向全球展示着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手工技
(责任编辑:石玥)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