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艺闻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从《奥林匹亚》谈起,那些被玩坏的世界名画

来源:搜狐艺术
  • 手机看新闻

  

张心一《天生剧中人》 (曾用名 奥林匹亚1号) 布面油画 2015
张心一《天生剧中人》 (曾用名 奥林匹亚1号) 布面油画 2015

  看到这幅画,第一印象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它的原型就是法国印象派时期大画家马奈的《奥林匹亚》。这里的奥林匹亚并不是那个著名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跟奥运会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我们也可以借下奥运的东风,来看看那些世界名画是怎么被一步步 “玩坏”的。

  《奥林匹亚》:从女性的反抗到男性的代入

  

马奈 《奥林匹亚》 布面油画 1863
马奈 《奥林匹亚》 布面油画 1863

  美术史上曾提到,马奈的《奥林匹亚》于1865年5月在法国官方沙龙上首次展出,立刻遭到外界挑衅的批评,甚至于被封杀,马奈也被迫逃往西班牙——尽管这之前很多人都画过裸女,而封杀的理由是因为画中模特俨然不是被看者,更像是一个以反维纳斯的姿态注视着观看者的色情故事的女主角。简单说,人们怀疑他画了一个妓女。

 

 乔尔乔内 《睡着的维纳斯》 约1510
 乔尔乔内 《睡着的维纳斯》 约1510

  

提香 《乌比诺的维纳斯》 1538
提香 《乌比诺的维纳斯》 1538

  为什么说《奥林匹亚》里的模特是“以反维纳斯的姿态”呢?看看这两幅经典就知道了,——原来她们才是最早被“玩坏”的形象。

  

《天生剧中人》草图 张心一的画使经典形象平面化、卡通画
《天生剧中人》草图 张心一的画使经典形象平面化、卡通画

  其实画中模特的真名并不叫奥林匹亚,而是维多琳·默兰,作为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据说她边做模特边上绘画课,还为杂志画插图,尝试架上绘画,并于1876年把她的自画像“年轻女子的半身像”送沙龙展出,签名是“维多琳·默兰,马奈的学生兼模特儿,曾为《奥林匹亚》的模特儿”。上世纪30年代,有人发表《奥林匹亚的悲惨结局》,文中写的正是默兰如何作为模特涉足绘画,并酗酒且性关系混乱。

  默兰在她生活的时代(1844—1928)及其死后,都是流言的主角。她的艺术家愿望和生活方式皆不见容于她所处的时代。“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正如女性主义者琳达·诺克林所说,“错不出在我们的星座、我们的荷尔蒙、我们的生理周期或我们空虚的内在;错在我们的机制和教育……”

  

王兴伟 《上升》 布面油画 1999
王兴伟 《上升》 布面油画 1999

  不只有女性,男性也可以“奥林匹亚”。注意王兴伟这幅作品,同样的姿势,只是左右对调了下,是因为“男女有别”吗?

  

森村泰昌 美术史的女儿
森村泰昌 美术史的女儿

  除了性别问题,还有艺术的问题。对,这幅不是绘画,是摄影!而且男扮女装。森村泰昌因出版摄影集《自画像 凡·高》而引起关注, 1990年开始,他推出“美术史的女儿”系列,将自己的影像隐匿于名画之中,照片的主题舞台由森村本人亲自搭建,主角也都有他自己扮演。由“男人”演绎“女人”的化妆术即使再高超,也容易被识破,成为滑稽的模仿。然而,“被识破”或许正是森村泰昌想要表达的机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我”可以隐藏或颠覆,但不能完全被“抽空”。

  这一系列作品,建立起当代艺术与经典名作之间的另类关系,以此表达西方文化或者是西方文明对日本文化的一种深刻影响,正如森村泰昌所言: “这可以被认为是‘我=美术史的女儿’,对作为‘父亲’的西方美术史的爱憎世界的表达”。

  

de Robertis模仿《奥林匹亚》
de Robertis模仿《奥林匹亚》

  画家们的演绎,还是相对静态的呈现,到了行为艺术家这里,就上演真人秀了。31岁的卢森堡艺术家Deborah de Robertis在今年年初的一个周末走进奥赛博物馆,在《奥林匹亚》前宽衣解带,模仿画中女性姿态。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很快前来阻止并清空展厅,叫来了警察,艺术家因为有进行不雅暴露行为的嫌疑而被拘留两日。

  被释放后她接受BBC采访时表示,馆方行为是“自相矛盾,很虚伪”,“他们举办了一场以妓院为主题的展览,但却禁止艺术家为其中裸露的模特发声。我想重新演绎奥林匹亚,以模特为原型,记录观众的反应。他们应该接受我的行为。”这也正好呼应了1865年马奈的这幅作品在巴黎沙龙展出时曾引发争议。

  《蒙娜丽莎》:一直被“模仿”,从未想超越

  

张心一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东西才能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布面丙烯 2016
张心一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东西才能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布面丙烯 2016

 

 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
达·芬奇 蒙娜丽莎 1503-1507
达·芬奇 蒙娜丽莎 1503-1507

  达·芬奇的经典作品《蒙娜丽莎》,一直被演绎成各种版本。

 

 杜尚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1919 / 达利 自画像 1954 / 森村泰昌的扮演版
 杜尚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1919 / 达利 自画像 1954 / 森村泰昌的扮演版

  杜尚版本的蒙娜丽莎又名《L.H.O.O.Q》;是法语elle a chaud au cul的快读谐音,暗喻画面形象是淫荡、污浊的;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对传统的反叛观念,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

 

 卡通版、十字绣版、短发版蒙娜丽莎
 卡通版、十字绣版、短发版蒙娜丽莎

  这些形式的变化,其实也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审美的变化。——他们并非想要超越,而是表达自己所在时代的一种观念或审美需求。这恐怕是达芬奇当年不会想到的,虽然不知道以后还会延伸出什么样的版本,目前来说,最适合夏天的,有点运动精神的,应该还属短发版吧。

  是不是每一幅名画,都有一个被结构的梗?

  

张心一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布面丙烯 2016    
张心一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布面丙烯 2016   
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


 拉斐尔 美惠三女神 1504
 拉斐尔 美惠三女神 1504

  在张心一的展览“icon”里,这个词更多的涵义应该是指,基于经典作品和当下的视觉经验拓展出的一系列符号化的图像表情,或者说图像实验。(icon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图标格式,而icon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eikon,意指任何一种真实的或比喻意义上的画像。在拜占庭帝国时期,eikon一词专指教堂内各种各样的画像)。

  张心一我居然在淘宝搜索你的名字布面丙烯 2016
  张心一我居然在淘宝搜索你的名字布面丙烯 2016

  这幅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除了原作本身,还有它的名字:我居然在淘宝呼唤你的名字……马格利特/玛格丽特……

  

马格利特 戴礼帽的男人 1964 / 马格利特 人类之子 1964
马格利特 戴礼帽的男人 1964 / 马格利特 人类之子 1964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提到,在这个景观的社会中,视觉是最有力量的传播工具,大众不再追究事情的真相,人们只需要简单的看图说话。

  

水泊梁山祝英台 布面丙烯2016   
水泊梁山祝英台 布面丙烯2016  

 游击队女孩儿“女人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吗?——博物馆的现代艺术作品中,女性艺术家的比重不到5%,而85%的裸体作品是女性” 1989
 游击队女孩儿“女人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吗?——博物馆的现代艺术作品中,女性艺术家的比重不到5%,而85%的裸体作品是女性” 1989

  张心一说:“我一直认为美术史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些经典的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被消费,使得细节逐渐减少,作品的深度也逐渐变得扁平。”这些只有轮廓和色块的绘画,也许正是她想提醒观众去思考:难道我们需要的只是这些吗?

  那么接下来还有几幅被张心一抽空了的名画,大家可以自己找下它们的原作?顺便测试下你的美术史知识到了哪个世纪。

  

扁平的大师之图像1号 布面丙烯 2014   
扁平的大师之图像1号 布面丙烯 2014  

 抬头明月光,低头六便士布面丙烯 2016
 抬头明月光,低头六便士布面丙烯 2016

  有理由等待更美好的继续布面丙烯 2016   
  有理由等待更美好的继续布面丙烯 2016  
放开我 我还能加班 (曾用名 自由1号) 布面丙烯2015
放开我 我还能加班 (曾用名 自由1号) 布面丙烯2015


 放开我 我还能加班 (曾用名 自由1号) 布面丙烯2015    我的故事总发生在夏天 布面丙烯 2016 .jpg   
 我的故事总发生在夏天 布面丙烯 2016 .jpg  

 冷战布面丙烯 2016
 冷战布面丙烯 2016

  注:张心一作品由Tong Gallery+Projects提供,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60809/n463209647.shtml report 13493 张心一《天生剧中人》(曾用名奥林匹亚1号)布面油画2015看到这幅画,第一印象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它的原型就是法国印象派时期大画家马奈的《奥林匹亚》。这里的奥
(责任编辑:张宗喜)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