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喝茶是他的艺术,也是他的生活

来源:搜狐艺术频道
  • 手机看新闻

  进入寒冬,北京的雾霾开始愈演愈烈,黄道明在位于“798”的住处拍了一张“腾云驾雾”的窗外图景,然后戴上口罩,出门去他的茶店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这位70后的艺术家每天都准时去他的茶店“报道”,陪客喝茶,风雨无阻。

 



  茶店今年6月初开业,在黑桥西南村口入口不远处,与卖电动车的,防盗门的,床上用品的,以及快递中转站相邻。屹立于黑桥闹市街头,许多第一次来访的人仍然觉得不太好找,他们往往被告知先到中国电影博物馆,然后拐进庄园东路的方向。进来黑桥的停车收费点后不久,右侧就能看见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空间,空间和其他的店铺一样,并不大的格局,一不小心就走过了。门口上方铁板有硕大的“AIYO”字样,虽然泛了铁锈,但依然清晰可见。这个茶店的前身就是AIYO艺术空间,半年前被黄道明改造成“黄道明茶店”。

  让人奇怪的是,这个茶店是不收费的,对外开放。这根本就和市场规律背道而驰,而且细细看来,以横竖条被悬挂在店内钢管上的茶包里,不乏六七十年代的老茶,按推测应该都价值不菲,这样一个不短的时间持续做这样一件事情,黄道明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我不懂艺术,也不懂茶,可这仍然没有阻碍我去走近“黄道明茶店”一探究竟,我和其他人一样,拥有抽签的机会,决定我这次能喝到怎样的茶。坐在搭建在钢管上的茶席,感觉没有那么惬意,在我的印象里,喝茶应该是一件高雅的事情,即使没有日本茶道那么繁琐的工序和盛大的仪式感,至少应该是让人放松舒服的一种享受,我甚至看过一个把茶席办到西藏户外的一个视频,更是感受到那场面里众人的虔诚,像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可是在这里并没有这种感受。坐久了是有点不舒服的,而黄道明每天就坐在对面,同样的“钢管”坐席,从下午持续到晚上,煮茶陪聊。我感受到这种行为有点自我消耗的味道,就像店里被挂起来的茶包,也随着时间的进行在一点点自我消解。

  细看这位艺术家的长相,两颊边有两道胡子横出,一点看不出来是广东籍的人。倒是普通话里能辨认出一点蛛丝马迹,他来北京六年,一直“混迹”在黑桥,茶店在黑桥的艺术圈里很是受欢迎,有的艺术家说是“黑桥最温暖的艺术项目”,但我想就茶店的体验来讲,应该不是只给人“温暖”。

  广东人爱喝茶,对各种茶叶也很讲究,黄道明出身广东,在这一点上是相符合的,但除此之外他的言谈中倒有些北方汉的味道,简单的话语中透着犀利,质朴里泛着真诚。从他每天不间断地来“上班打卡”可以看出,这是个兢兢业业做事的人,倒不像我这个外行人所理解的现在一幅画卖出天价的中国的艺术家们。

 

  喝茶本来早就已经是他每天生活的习惯,而在“黄道明茶店”,他将喝茶的行为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里去,这点让我想到每天都在下棋的杜尚。100年前这位睿智的老头就断然放弃了当时如火如荼的绘画,他把人们都崇拜的艺术拉下神坛,认为完全没必要。他的生活成了他最好的艺术作品。但杜尚在那个时候是不被法国艺术圈理解,接受的。他匿名参展的小便池把那个在当时最前卫的美国的“独立艺术家协会”吓了一跳,以为是玩笑,马上给拒绝了。杜尚这个机智的测试告诉了人们,即使在意识形态前沿的艺术圈,也有着人性的狭隘与偏颇。他的一生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就这一点来说,大家喜欢这个睿智的艺术家完全超越了他的作品,更是他身上深深的人格魅力和智慧。

  转回来说,黄道明茶店似乎也是一种打破界限的尝试。懂茶的人和不懂茶的人在这里能喝到一样的好茶,他压根不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每个人都有喝到最好的茶的机会,茶这件在资本市场被炒作到高价的商品在这里不过是供人来喝的材料,也是他的观念表达的一种材料。他消耗自己的身体,消耗材料,从而呈现出来的一件“开放式的作品”,鼓励大家参与进来,所有发生的事情在这里被记录,新老的面孔也在每天不断出现。

  而我也在好奇,这些来来往往的人们是怎样看待这样一个“败家的”茶店?他们又会给这位“败家的茶店主”抛出怎样的问题呢?有的人评价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乐园”或者是一个小的“乌托邦式的尝试”,而他自己也在黄道明茶店里变成了一个材料,被所有来客检验着。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频道 https://arts.sohu.com/20161223/n476725100.shtml report 2907 进入寒冬,北京的雾霾开始愈演愈烈,黄道明在位于“798”的住处拍了一张“腾云驾雾”的窗外图景,然后戴上口罩,出门去他的茶店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这位70后的艺术
(责任编辑:石玥)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