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中国绘画传统800年里,似乎没其他人这么画

来源:搜狐艺术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对话蔡小松:中国绘画传统800年里,似乎也没其他人像我这么画

  蔡小松,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圈广为人知的艺术家,曾以他独特的水墨艺术给中外收藏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十九日,蔡小松将携手苏富比香港艺术空间呈现其精心筹备近三年的个人艺术大展——《感知:蔡小松》,展示其近年来在创作上的新成就。对于此次展览,我们与蔡小松对话,欣赏他的新作品,聆听作品背后的故事。

《松·匡庐独尊》 144x287.5cm 纸本水墨 2016
《松·匡庐独尊》 144x287.5cm 纸本水墨 2016

  记者:在这次展览上,我们看到了您的最新创作系列《松 •感知》,对您来说新系列新在哪里?

  蔡小松:我的新系列作品,它有多重意思,初看的时候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像一个画传统国画的人画的,但仔细看,你又觉得似乎以前也从来没有什么人这么画过。其实很多内容和画法绝不传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一种感知。就像从飞机上往下看,可能看到树林,草原,雪山……但观看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就会和传统的视角截然不同。我会画一些从来都没有表现过的景象,用很慢很滋润的状态去画。我非常珍惜过去的实践,没有那些年那么扎实的画法,也就没有现在这样的打开。我是个不满足的人,如果让我重复前人的画法,哪怕是重复我自己过去的画法,我都觉得走不远。

  今年三月纽约苏富比展览展出的是2015年的作品,都属于上阶段的作品,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承上启下。到了2016年的时候,我找到了全新的打开的感觉,这令我非常舒服,我觉得基本上是我要的新东西,新颖,成熟,干净,流畅。

《松·万壑平远》 261x145cm 纸本水墨 2016
《松·万壑平远》 261x145cm 纸本水墨 2016

  记者:您画中的那些山与水的形象有具体的所指吗?您怎样看待艺术创作中的抽象与现实?

  蔡小松:我画的不是山水,但它有山的意思,有石头的意思,有水的意思,有云雾缭绕的意思。从哲学上来讲,是介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东西。齐白石有句话我觉得很重要,但他做得不够彻底,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给我们后来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留了很大的空间。齐白石在‘似与不似之间’,他偏向于‘似’,因为他认为‘不似为欺世’。我的创作,如果一定要追溯理论背景,简言之,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更追求‘不似’。但这也不是抽象,事实上,我也是质疑抽象的,因为不似也不是抽象。

  事实上,抽象作为一个流派是有自身的脉络和使命的。拟古也好,师夷也好,必要吗?必要的。但是,只能是一个阶段,绝对不是目的地。艺术家最终要寻找到自己作品的魂,所谓的个人风格,要展现一个新的面貌,这才是所有问题的问题。包括质疑,质疑本身也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发展。所以我的新作品,你说它抽象吧?我很高兴。但你若能在里面感受到更多其他的用心,我就更高兴了。

《松·瑶逸揽胜》 82x138.5cm 绢本水墨 2016
《松·瑶逸揽胜》 82x138.5cm 绢本水墨 2016

  记者:在新系列的创作过程背后,您有没有遵循或者说重视的理论?

  蔡小松:事实上,新作品是“双质疑”的产物。两个都质疑,一是质疑传统,二是质疑抽象。它认为抽象也不对,它认为具象也不对,它认为“似与不似”之间的这个度,这根线,是最合理、最重要的。我的“赏石”系列(the rock painting)太“似”了,所有人一眼即明,知道它是一块石头,太湖石也好,灵璧石也好,尽管它做成装置的话非常漂亮,但只是完美的呈现它,意义会受限。新系列就比较多义,想象空间比较充足,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

  中国画论里,有两句话我个人觉得很重要,一个是《谢赫六法》里的第一句:“气韵生动”。这是历来评判中国画优劣的第一条。整个气息衔接的对不对?有没有生动的感觉?有,符合他的要求。回看自己当年的创作,会觉得自己把想说的话一股脑儿都端给大家听了。而新系列则非常神秘,有的有,有的没有,没有的话,感觉在云里面,在空气里面,仿佛消失掉了,但消失可能就是我对大自然的一种体会,我想表现这些虚实相间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中国传统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松·云霁平野》 97×177.5cm 纸本水墨 2016
《松·云霁平野》 97×177.5cm 纸本水墨 2016

  记者:能透露您作画的方法吗?

  蔡小松:我的画法是源自工笔画的,但没有人会用工笔去画抽象的东西。真要说具体的作画的方法,我确实是采用工笔画的手法,它不是写意,不玩泼墨,它是一遍一遍的,一层一层的,用不断干了湿、湿了干的淡墨与大量的水慢悠悠的画出来的。很耗时间,通常每幅画都需要三四个月时间,淡墨,不画死,才能形成潋滟、氤氲的气息,我做的所有工作,你们都能从作品丰富的细节中观察到,是怎么一层一层过来的。不说西方,甚至一看,就区别于日本绘画,区别于各种东南亚艺术。别的地方的人不会这么画,它们会把它框死掉。新系列一看就是中国人画的,来自中国文化的。但是,中国绘画传统800年里,似乎也没见过其他任何人是这么画的。

《松·云门三问》 145x253cm 纸本水墨 2016
《松·云门三问》 145x253cm 纸本水墨 2016

  记者:用工笔画非具象的作品,能具体说说在创作中如何运用吗?

  蔡小松:具体到工笔画的手法,干笔跟湿笔之间的区别就是干笔速度非常快,马上就好了,但湿笔是很难控制的,是要慢慢地,等作品干透需要时间,如果不干透,你再画第二遍的话,画面会非常脏。

  像眼前这个颜色,这种深的墨色,不是浓墨一次性上去的,而是一次淡墨,一次干了以后,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就像以前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一样,她的嘴角,整个嘴角是画了40遍,才会呈现这种神秘的微笑的感觉。

  所以我画的东西,看不见笔触,我强调的不是画出来,而是自己长出来的,是从纸上自己生成的,这个我觉得更有力量。时间,耐心,完美,我觉得意义更加大,而不仅仅是看笔墨,笔墨能消失,让观众感觉作品是从画面长出来的,充满自身的生命力的时候,笔墨就退到了背后。

  策展人寄语:

  蔡小松热爱旅游,于上海修毕国画学位后,随即到欧洲、北非以及中东地区周游列国,亲身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体验异国文化。足迹远至西班牙、意大利、毛里塔尼亚和以色列,其中历程令他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与宗教之间的分歧,当中耶路撒冷使他感触尤深。蔡小松不谙外语,只凭感觉将持续发生于社会各阶层中不同形式的冲突铭记在心。蔡小松俨如和平守护使者,以笔为戎,其画载和平之意,力求达致和谐意境,平衡对立力量。他于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未来路条”展区首度展出集光画于一身的《天体》系列水墨装置,蜚声国际。蔡小松专注于分析人性与自然、人类与宇宙、古典与当代、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冲突,而此次个人展览的主题完全相应其艺术创作。冲突正是其创作灵感之源。

  蔡小松对于冲突地区的着迷同时启发他在中国跋山涉水。2012年结束尼泊尔和西藏之旅后,他做出决定性的转变。蔡小松早期作品多为工笔细描的文人赏石、星球、佛像等,现则以半抽象式山水巧妙捕捉大自然的精髓与真义,不为外在形体所限,别有奥妙韵律。蔡小松一改过往的具象表达手法,转以形而上的层次诠释世界。

  在过去两年,蔡小松着手创作《松》系列,并特别为此次个人展览创作出二十幅新画作。新作品系列呈现成熟画风,不仅笔法表现挥洒自如,更在灵动笔意中维持整体构图之共鸣。我们很荣幸能与这位独具匠心的当代艺术家合作,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呈献“感知:蔡小松”展览。

  Katherine Don唐凯琳

  Head of Contemporary Ink Art 当代水墨部主管

  Sotheby’s Asia亚洲苏富比

  关于蔡小松

  蔡小松,1964年生于上海。蔡小松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早年研习试验过西方艺术媒材与形式之后,选择笔墨纸砚作画。自2002年起,蔡小松专注创作受其个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行走启发的奇石画、山水画和大型装置艺术。2010年,蔡小松移居北京,现居北京及洛杉矶。

  蔡小松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包括古巴哈瓦那国家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西班牙巴伦西亚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香港万玉堂等。

  “感知:蔡小松”艺术展

  开放日期及时间:

  2017年5月5日至19日

  星期一至五:早上10时至下午6时

  星期六:早上11时至下午5时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展览地点:

  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

  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五楼

  查询:(852)2822 5566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70503/n491616043.shtml report 6002 蔡小松,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圈广为人知的艺术家,曾以他独特的水墨艺术给中外收藏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十九日,蔡小松将携手苏富比香港艺术空间呈现其精心筹
(责任编辑:石玥)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