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海派抽象最后的浪漫绝响


编者按:

2014年3月26日晚间,艺术品经纪人张光铎在其个人微信上发布消息称,著名华裔艺术家朱德群先生在巴黎仙逝,享年94岁,此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艺术界人士的悼念。

朱德群代表了一个审美的时代,朱德群先后曾与莱珍·亨利特画廊(Galerie Genedre)、吉玛瑞画廊(Galerie Arlette Gimaray)以及马勃罗画廊合作,1990年以后他开始与台湾画廊例如印象画廊、帝门画廊合作,20世纪末也与香港的艺倡画廊有过合作。

旅法艺术家朱德群于1954年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办平生第一个大型个展,展出的50多件作品一面世,就全部告罄。近年朱德群作品在国内的交流明显增多,2000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朱德群作品回顾展,2003年他为上海大剧院创作的巨幅作品《再生的气韵》揭幕,这使得他在内地的声名大振……[我来说两句]

东成西就 汉家子弟成法兰西学院院士

        朱德群1920年生于江苏萧县白土镇(今安徽安徽宿州)。祖父和父亲世代行医,喜爱书画,朱德群自小临习家里所藏。

        朱德群原名叫朱德萃。中学毕业后的朱德萃考入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有趣的是,报考的时候由于他的中学毕业文凭迟迟未有发下,情急之下他便只好拿了堂哥朱德群的证书去报考,自那以后,朱德萃就成了家族里第二个“朱德群”。

        1935年,朱德群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在吴大羽、方干民、蔡威廉、潘天寿等名师指点下学习。1940年代留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1955年5月,朱德群从台湾到巴黎。西方艺术家施塔尔的作品,启示他去探索绘画的自由表现路径;而荷兰17世纪伦勃朗的艺术,使他在艺术精神和艺术气质层面增加了抒情与沉郁神秘的气象。

        朱德群的绘画风格到法国后从写实转为抽象,经常用矩形色块堆砌,如同山城夜景,明暗对比极其强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997年12月朱德群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典礼主席致词称颂他的艺术“丰富了欧洲文化的内容”,他成为法兰西学院200年来首位华裔院士和首位东方艺术家。 故去的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传统色彩与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组合成新的画种。在形而上方面,我在追求新的人文精神,将阳的宇宙和阴的人类描绘成共同进化的二元和合之体。”他指出,人类的人文主义,经历了混沌的“自然人文主义”、“科技人文主义”,现在人类正在追求崭新的人和宇宙共同进化的“生态人文主义”……[详细]

朱德群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1980年入籍法国。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

一代宗师 海派抽象最后的诗意绝响

        艺术尊者 一生花团锦簇

        在刚刚揭晓的”胡润艺术榜“中,94岁的朱德群以2.8亿元的总成交额成为仅次于曾梵志的当代第二贵的在世华人艺术家。然而,随之却传来这位法兰西艺术学院第一位华人艺术家朱德群在巴黎去世的消息,时间是昨日凌晨,冥冥之中天命不可知,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朱德群还在陶瓷的世界中有过尝试,自2007年起,他固定地前往法国国立陶瓷制造厂烧制瓷器,并举办了自己的陶瓷展。近年来,朱德群的画作在拍场一直屡创新高。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朱德群的《无题》以7068万港元成交,这也成为朱德群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

        荣耀等身 四海交口称颂

        朱德群当年的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如今变身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评价“朱德群是‘现代主义的东方化’一代的代表。” 许江于2000年的一次展览上初次见到朱德群先生,他认为朱德群的绘画受中国诗性的影响,他还记得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精神要在抽象绘画中得以表现,必须像咖啡和牛奶那样融合在一起,“他们这代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做这种融的工作。”

        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观众,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这幅画作长7.3米,高4.3米,面积达31平方米,是朱德群应大剧院之邀专门创作的, 2003年作为大剧院5周年的生日贺礼,挂在了大剧院进门的一整面墙上。 这是朱德群驰骋画坛数十年创作的最大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像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吴冠中先生与朱德群先生感情非常深厚,相互之间惺惺相惜。早年吴冠中先生报考国立艺专就是受了朱先生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朱德群回国,吴冠中先生马上陪他到上海看望恩师吴大羽先生。 2005年,“朱德群新作展"在上海开幕,随后,"吴冠中艺术展”时,吴冠中专门提出要到上海大剧院看看朱德群先生的那张大画。吴先生说:“朱德群画展时我没能来,因为身体实在不好,今天来上海了就去看看老友的画,在前面拍张照片,寄给他看看。”至诚之心,想想令人动容。

        此情可待 吴门三仙成追忆

        朱德群和赵无极,两位中国艺术界的耆老,先后仙去,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两人有太多的渊源,又又太多的不同。当年的绝代双骄一同考入杭州艺专,又一同拜入林风眠的师门,又先后漂洋过海在异域他乡的法兰西开创了自己的宗派,都荣耀等身,在海外获得了无上荣耀,惺惺相惜间可谓一时瑜亮。现在同登仙域,让人唏嘘。算起来,他们俩甚至还是老乡,当年朱德全出生的萧县白土镇,时属江苏,而出生北京的赵无极童年时也在江苏上学。

        华师大艺术学院院长、知名画家周长江把朱德群的作品和前不久刚刚去世的赵无极相比较,同为华裔留法艺术家,他认为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赵无极的作品带有浩瀚的宇宙感,以中国山水为基础,带山水理解的精神加西方的光感。而朱德群的作品是文人画的方式,西方的材料用得比较好,更接近中国的花卉作品,比较文气,格局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宏大,画面比较优美,优雅,惬意,画得比较薄,有水墨花卉的淋漓尽致感。”

        吴冠中曾不断地提起,自己的艺术生涯的发端是因为朱德群的一句话。当时,所有杭州刚入学的新生,都要进行三个月的校际联合军训。朱德群因为个子大,排在队伍的前头。排尾的小个子吴冠中与他聊天,知道朱是学画的,吴冠中说,“我也喜欢画画。”朱德群就建议他放弃电机专业,考杭州艺专。就这样,1936年,吴冠中成为低朱德群一级的校友。日后,朱、赵、吴三人相继被授予法兰西学院院士,也被称为三剑客……[详细]

这幅取名为《复兴的气韵》的抽象画巨作,是朱德群献给上海大剧院建成5周年的贺礼,并专程来到上海参加了该画的揭幕仪式。当时,老先生已经83岁高龄,在揭幕式上,他深情地表示:“我要把一生中最大、最好的作品放在祖国,放在上海,这也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一种怀恋。”

归去来兮 魂兮归来无处不故乡

        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首次大规模的回顾展,朱德群一家出动。儿子以峰是学建筑的、且住在巴黎,这次回顾展便由其主要协助。这位在法国出生的华裔,说着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但是最初在接受访谈时他还是坚持用生硬的中国话讲述,偶尔碰见无法描述的单词时,就悄悄地与母亲交流一下。

        事实上,在法国的家里,朱德群与妻子一直坚持让孩子说中国话。不过,以峰在上学的时候,学校中的法语环境令其不讲中国话了。回到家,每次父母问话时,也开始用法语回答,每当这时,朱德群夫妇总会让他用中文回答一遍,“以华是老大,那时我还有精力教他认字,但以峰就不会认字了。”

        不过,尽管不会认字,在以华与以峰小时候,朱德群就让他们背短的绝句。朱德群对唐诗宋词的偏爱让其也不放过对孩子的早教。在众多诗人、词人中,朱德群偏爱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写书法入迷了。有时候都会忘了画画”,董景昭说朱德群不止一次地说起,是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朱德群一直活在一个诗意的中国里,“他的画作让人想到了诗意,而西方人绘画则带给人哲理”,戴浩石说。事实上,这个被古典浸润的画家,面对当代中国时会感觉有点奇怪。“这十年来,我们也常去看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家的展览,类似岳敏君、张晓刚的,但他说挺奇怪的。”……[详细]

2010年春天到来的日子里,由中国美术馆和朱德群工作组联合举办的全面反映旅法中国艺术家朱德群艺术历程的“朱德群回顾展”3月4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涵盖了朱德群从早期到最新的作品,类型多样,重点突出,113件作品清晰地呈现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逝者如斯 枯荣之后春风依旧来

        浓重的雾霾锁住了北京的春天,一片沉郁与黯淡,大约也在应景地悼念已逝的大师。时间流淌,前辈故去,俯仰之间,曾经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他们都去了。但无论如何,春风终究要撕开这重重沉郁,逝者如斯,时代和历史的车轮终究是不断向前滚动的。逝去的是时间短暂,留下的却是艺术的永恒。

        中国书画的表达经验很早就为朱德群的抽象创作奠定了基础,使他在从具象过渡到抽象的短短数年间,很圆熟地超脱具象的束缚,在画面构造出一个抽象的广阔空间,也使朱德群的抽象自然画深含中国文化的恢宏气度。1960年代起,朱德群逐渐脱离了德?斯塔埃尔(1914-1955)的影响,不再用画刀分割颜料块面,专注于扎实的线条与色彩本身,以流畅的运笔结合力道与速度使动感跃然于眼前;2000年后,艺术家再次解放视觉元素,光线的描写与空间的形塑成为其画面重心,此次夜拍的作品《永存的刹那》(Lot 1022)即呈现了朱德群跨越四十年艺术生涯不同的创作特色与风格。

       在现代艺术表现最自由的今日,朱德群忠实于他自己,忠实于他的种族,忠实于他所属的最古老传统的国家。他抱着克服和研究的志愿,在那里变化多端的创作,朱德群个人的境界完全决定在一个很难衡量的天秤上:一方面是那包重大压人的精神和艺术遗产,另一方面是诱惑人的国际绘画派别,这对某些人来讲,会拒绝属于因环境或区域性而分的类别,然而,所幸的是,这位画家由于他的智识避开了这些最威胁人的陷阱,并超越了中国与西方暧昧不明的地带。 他的绘画是一种自然的流露,颤动的、热烈的,他不在乎那些定理、法则、视觉上的界限,或是各种标志,他的绘画是一个抒情的奉献。

       朱德群的画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实体。它在空间占据了他的领域,这就是实存,这就说明朱德群的画的自我肯定:如同一个实体将在某个领域出现一样,所显著的即在实存,从这个时候开始,观众就会掉入在他们自己眼光中一个认为是物体的陷阱里,正因为朱德群的画有如此迂回的阐述其自我的能力。因为这个显著的实存并且急迫的划定了领域,使朱德群的作品不停不断的促成,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在冥想中的画也就找出来了沟通的答案。 自1995年他开始在巴黎从事绘画,巴黎画派并没有给他多少影响,在他云雾的风景画里是以古代中国思想,中国古代的学术来表现今日核子时代的宇宙,那里既无人又无物,仅是两种基本元素永无止尽的在变化中角斗,阳:(天)光线,热烈的、燃烧的,阴:(地)阴影,湿润的,再加以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一“正”一“反”,那么在这殊途同照,异体同生的朱德群的风景画中以人类的智慧还能捕捉到的天与地之间的“人”,他永远不会沉迷在印度的极乐世界……[详细]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年轻时朱德群在巴黎
艺术家朱德群
艺术家朱德群
上海大剧院画作:复兴的气韵
朱德群传记
中国美术馆回顾展作品
艺术家朱德群


统筹:高敬 制作:郭贇

版权声明: 本期《艺术观察》设计·图文归属搜狐艺术频道及相应作者;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