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的寻魂之旅

南京灵魂小组重启的是艺术界拿精神说事的新时代。他们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概括性的成为社会“精神痛点”或“精神伤疤”的揭穿者,从而爆发出整个社会关于“精神伤疤”的思考,甚至寻求某种解决之道。这可能是下一个最值得艺术界关注和探索的分界点或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大视野

01

南京灵魂小组是中国社会精神“马其诺防线”似谎言的新一轮突破者和拆分高手。他们常常把展览演变为“社会客厅”的一角,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的社会互动空间,追寻这个线索,就会发现南京灵魂小组艺术价值的秘密通道与承载。

南京灵魂小组诞生记

南京灵魂小组是近些年中国艺术生态当中涌现出来的一个特殊艺术的组合,2014年由著名艺术家黄药创建,郭海平、三毛、刘绍隽、孙大量、妙禅师等参与的这个组合的明显特征是,它明确的写下了当下艺术与社会问题信息碰撞的新版本。核心的艺术竞争力在于,它充分考虑了当下艺术所遭遇的社会情境,把艺术所能提出问题的空间指向了精神层面的探讨,并触及了人类精神生存的状况,乃至困境,提出艺术范畴的问题设置与情境追问,即回归中国人对“灵魂”问题的探讨,揭开社会的“遮羞布”。

旅美回来的黄药当初的第一个做法就是试图继续组织晒太阳艺术现场的活动,但是他和另外一位当年的活动策划人郭海平碰头之后,两人感觉当前艺术环境的“味道”已经大大改变,再组织一个自由,激情,没有功利色彩的晒太阳艺术节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们合计之后,很快编辑了一本《晒太阳:跨越二十年的艺术行动》,还原了当年一段激情释放的当代艺术独立现场。这之后黄药一直在基于南京的土壤寻找艺术实践的一片自由之地,逐步形成以南京药艺术馆为阵地,同时链接国内外的艺术资源,通过这些年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保持了南京艺术群体独特的实践理想,而这些纯粹甚至带有抵抗性质的坚持得到了美国discovery探索与发现节目栏目组的推荐,也让黄药们觉得找到了坚持并不那么寂寞的“知音”。直至中国最具思想性的新锐杂志之一《新周刊》一篇题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另类标本:药艺术的个人史》,则让外界了解到南京存在着这样一个游走在精神钢丝上的艺术家群体。黄药的努力也被认为,“在当代艺术的谱系之中,开垦一个不一样的园地”。

南京灵魂小组的诞生,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到2010年,黄药在南京博物馆策划大型展览《失重》开始,开始触及当下社会精神失重的话题指向。2009年798双年展期间,黄药、郭海平、罗隶实施的《流动药房》,这是一个跨越多个省份的艺术调查行为,沿途向民间征集了数百份抗忧郁的方案,用艺术的方式继续聚焦当下社会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到2013年,2011《激素》展览之后,著名策展人胡赳赳提出“疗伤系”艺术家群体:他们将艺术与生活同构化,着重表达的却是一种“艺术的无力感”——这种与所谓“艺术的力量”背道而驰的主旨恰恰是“疗伤系艺术家”最为深邃的精神烛照。随后的《清明》展览,则把这个艺术家群体的精神化和生活化艺术理念的倾向深深地定格在公众视野中。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开始,黄药、郭海平等又把这个群体的艺术观念推向更为社会化的层面,以2014年5月中德国策展人Nora Gantert、陈晓峰共同策划的“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南京站在药艺术馆举办为标志,展览现场随机展览的与观众互动调查“什么是灵魂”,随后公布在新华网、搜狐、网易、新浪等媒体,为南京灵魂艺术小组的诞生写下了见证的一幕。[详细]

02

南京站 药艺术馆 2014年5月24日 灵魂之躯:中国当代艺术新路径的探寻与改造

2014年5月24日下午4点,“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南京站在药艺术馆举办。本此展览邀请到各界百名嘉宾共同见证“灵魂小组”艺术群体的诞生。该展览被认为是南京近10年来最为重要的艺术前沿探索性展览之一,是中国当代艺术新路径的探寻与改造。

在中国社会谈灵魂是一种奢侈,甚至还有一些来自心理上的负担。但是艺术家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当下现实社会面临的问题,需要触及更深的人性、心理、精神等时代状况之艺术再探索之路。著名艺术家黄药从美国回来之后从艺术方法与观念上一直在触碰艺术介入社会的新角度和新的文化表述方式。早在80年代末期,当年他就在美国画下了一幅“灵魂渡船”的作品,似乎暗示他在寻找艺术社会方法论的线索上与灵魂为主题创作的因子交集在一起。之后10多年黄药的油画作品、装置作品、艺术行为等方面都一直没有离开灵魂为主题的探讨与探索。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怀着异样的眼神,直至和中国原生艺术开拓者郭海平的相遇,让他觉得找到艺术领域上的真正知心人。著名艺术家郭海平是艺术界唯数不多坚持不懈的把艺术观念推向大众化、社会化、开放与互动状态的践行者。之后黄药又在北京机缘巧合邂逅禅师妙禅师,在灵魂求真的状态中又推进了一步,于是很快的聚合了一批同样有相同艺术自我独立人格修炼的艺术家群体,“灵魂小组”艺术群体将借助本次展览呼之欲出。

南京的艺术家群体一直都有一个优质的传统和特质:即在艺术观念的表达上对人性方面的探索在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的贡献。艺术传统的权力比重还是沉溺与溃败于沉重的物质肉身,而这些艺术家的珍贵之处在于于来自丰富内心世界的不同“觉醒”。他们还在苦苦的与社会“较真”,寻找艺术之于精神世界超越物质性的探索。这个展览堪称为近十年南京当代艺术家群体再一次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心灵关注,每位艺术家创作心态是极为严肃的,是一次创作探索与艺术方式上带有观念倾向与突破的代表性展览。试图用艺术家个体微薄的身体之躯,去传递反物质化迷恋社会的向度与信息,以“灵魂之躯”直指人心,维系艺术世界的精神前沿探索姿态。

“灵魂之躯”的寓意非常明显,身体只是物质的属性,而因为有了灵魂,这个躯体才有真正的动力,问题是现代城市人都把这个躯体的核心元素放弃,而保留和迷恋沉重的肉身。展览所要触及的深层次问题是,灵魂个主题一直被中国式的意识形态所遮蔽,很少人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严肃性的话题来进行明确而又持续的讨论。当下艺术家介入灵魂主题的关注与操作,实际上直接在观念上对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溃败的系统进行新的引导。同样亦可以回答艺术还可以直指人心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看,“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展览,既是对现有艺术游戏规则和制度的一次极为有效的颠覆,又是当代艺术所承载的时代内容与价值生成需求。

对日益产品化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展览,针对性的指明了一条精神的救赎之路。正是这群以心灵为诉求的艺术群体几乎牺牲个人利益的抵抗和坚守,完成了一次来自艺术系统内的自我革命和生态链的重塑与造血。 [详细]

03

北京站 元典美术馆 2014年11月1日 南京灵魂小组触摸中国人精神痛点

一个展览将无意有意触摸中国人精神的“痛点”,同时揭开了南京灵魂小组艺术群体长达30年在艺术道路上的坚持与守望。南京灵魂小组持续的艺术活动与表达更能给当下的艺术界带来某种启发和反思。11月1日下午2点,由著名策展人梁克刚策划,陈晓峰担任学术主持的“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寻魂之旅北京站”展览将在北京元典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也将再次点燃南京灵魂小组在艺术实践上触及社会精神问题的“痛点”。参展艺术家有南京灵魂小组成员黄药、郭海平、三毛、刘绍隽、孙大量,同时针对北京站的特点,又特别邀请了北京艺术家知名项目组DAT(今天你艺术了吗)、李子沣、张磊,以及知名艺术家韩冰、刘骐鸣、清水惠美以及荷兰雕塑家汉斯·迈斯(Hans Mes)一道互动,诠释“灵魂之躯”主题。

有评论认为,南京灵魂小组所要触及的深层次问题是,灵魂主题一直被中国式的意识形态所遮蔽,很少人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严肃性的话题来进行明确而又持续的讨论。当下艺术家介入灵魂主题的关注与创作,实际上是直接在观念上对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溃败的系统进行新的引导。同样亦可以回答艺术还可以直指人心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看,“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展览,既是对现有艺术游戏规则和制度的一次极为有效的颠覆,又是当代艺术所承载的时代内容与价值生成需求。

黄药的作品《颠倒》,旨在揭示,当今社会有太多是非混淆,错乱……,颠倒过来看世界,去重新审视,发现真实的存在。

郭海平通过作品《回归自然》,来表达他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回归自然的心愿。螺旋纹是自然运动的一种形态,在史前文明时期,不同民族都曾视这一图形为他们崇拜的图腾……[详细]

04

昆明站 存在艺术中心 2014年12月31日 灵魂之旅在昆明“跟着云走”

白云朵朵、阳光充沛的昆明很久没有这样一个完全以行为和装置、影像支撑起来一个跨年度开放性十足的艺术超级现场。一个展览的社会价值事先已经被充分酝酿,它不是只发生在展览开幕当天,之前圣诞日南京灵魂小组联合腾讯新媒体微博发起主题 “灵魂是什么”国民大调查成为当天最热卖话题,参与互动人次超过93万之多,因此可以说昆明展览现场,无疑是最受艺术界关注度的事件之一。

2014年12月31日下午3点,由南京药艺术馆发起,云南(DAS)大森设计机构、上海红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跟着云走-灵魂之躯昆明站”跨年度艺术现场,在昆明蓝谷存在艺术中心盛大举办。此次昆明站是继南京药艺术馆、北京元典美术馆之后的第三站。蒋凌、聂元伟两位昆明本地新一代重量级推手担任艺术总监,他们正在联合和整合云南更多优质资源,以期塑造和打通真正可持续运营昆明艺术生态的新模式。云南籍知名策展人阿波则更希望借此机会为昆明当代艺术新一轮发展形态打响第一枪,助推“昆明新当代艺术生态现象”的产生。

跟着云走——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寻魂之旅)昆明站的主题,早些时候,艺术家黄药在为本次展览专门建立的微信群里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艺术本没有中心之说,既得利益和少数商业资本营造了这一虚假模式,让很多艺术家丧失了内心的初衷、出卖了灵魂。艺术本土化的原生创造力和自生培育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一种渴望,一个开始,一段时代迫需的转折。跟着天地走、跟着日月走,跟着云走……天人合一,融汇自然,显现灵性,是人类最初始的愿望。他希望这次展览能够借助这个主题,回到一种自然的释放当中。

展览所选择的时间,恰好是艺术界一个先驱人物——大同大张的祭奠日,一下子让这个以探讨灵魂为主题的展览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