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点 > 观点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著名旅欧诗人画家王枕美浙博开讲中国诗歌传承

来源:搜狐艺术
  • 手机看新闻

  浙江博物馆武林文博讲坛西湖梦寻系列讲座之六《从西湖诗词谈中国诗歌传承之路》

  著名旅欧诗人画家王枕美教授/主讲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和大家又一起相聚在浙江博物馆武林文博讲坛,和大家从西湖诗词谈中国诗歌传承之路。

  第一章

  西湖诗词

  西湖,是杭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西湖很美,美轮美奂,美不胜收。自古到今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诗赋词,创作了无数和西湖一样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的诗、词、歌、赋。而西湖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光,也是美丽西湖的历史文化沉淀。

  我在此先向大家介绍三位中国古代著名大诗人在西湖写出的著名诗词,与大家分享:

  第一位大诗人苏东坡。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称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宋代四川眉山人。他诗、书、画三绝于世,写词视野开阔,气势宏大,为宋词的登峰造极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诗里说:“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很喜欢西湖,经常带着美女载着美酒到西湖看风景,只因遇上大晴天突然下起雨来了,望着西湖三面群山在雨中一片迷茫的美景,顿失方才西湖的波光潋艳的风光,只在一瞬间幻成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图。他本深知西湖的妩媚娇纵,无论晴、岚、雨、雪都是极致风景,回眸他身边美女依然,他心有灵犀,顿生激情有如泉涌,一首惊世駭俗的绝句悠然而出:“欲把西湖比西子!”他随口把西湖比作了春秋战国越国大美女西施,无论笑、颦都美貌动人。他这首诗一经出世,就天下倾倒,从此西湖也就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我再与大家分享一首他的诗《法惠寺横翠阁》:“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歩冈,东西作帘额。春来故园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娥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而今横翠阁尚在,从杭州大井巷进去可以找到,不过叫楼不叫阁。千步冈就是吴山,并不高,也只千步之山冈。最让我动容的是:“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诗句如行云流水,朝、暮、横、纵,只四个字已经写尽了吴山的时空变幻、移步易形、阿娜多姿。我家就住吴山脚下十五奎巷,每天上吴山走一走,果然会心旷神怡。最让他动容的是:“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娥眉。”泛,是泛舟,就是划船,平湖是西湖之景平湖秋月的平湖,濯锦是四川成都一条大河锦江,横翠是横翠阁,娥眉是娥眉山。可见他的思乡之情之深,而他也已把杭州当作了他自己的故乡。此诗的最后二句更是流露出了他的风趣、散淡之本心:“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读到此处,只见一位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大诗人从吴山脚下潇洒地向我们走过来了。

  我还与大家分享他的一首词《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时回?便是尊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此词写于吴山有美堂为送别当时杭州太守陈襄离任的聚会上,词中“使君”正是陈襄。起句“湖山信是东南美”,诗出吴山有美堂典故。读欧阳修《有美堂记》“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梅公,是梅挚,出任杭州太守时,宋仁宗赐诗给他,说:“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所以苏东坡有此一说。有美堂在吴山,今堂已废,只在遗址立一石碑,有欧阳修一篇《有美堂记》为碑文,读此词可以见证当时有美堂的盛况。沙河塘,据《唐书地理志》记载:“钱塘南五里有沙河塘。”当在西湖南岸不远处,自唐代到宋代越百年都依旧繁华。

  苏东坡曾二度来到杭州为官,他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因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朝庭外放,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他回到了朝庭,又因不合于司马光施政固执、守旧、倒退的政见又被朝庭外放,他第二次来杭州任太守。正如他的美妾王朝云所说:“夫子满腹的不合时宜!”在他身上释放出来的只是浩然正气,他所考虑的是国家兴亡、是民族前途、是百姓福祉,而不是他个人的得失、进退、荣辱。

  也正是苏东坡的二度外放,美丽的杭州成了和他这位中国大诗人的结缘之福地。

  第二位 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称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河南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这几乎和我也有了一层关系,我祖籍也在山西太原。他少年英俊,诗名远播,只14岁就唱出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长大后考取了功名做了一任杭州刺史,他力排众议,筑堤保湖,并引西湖水灌溉农田,为西湖周边居民农事生计做了许多实惠的事,而杭州人怀念他的政绩,牵强附会把白沙堤呼为白公堤,也就是白堤。读白居易诗,有“谁开湖西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句,从古代诗人的苦吟态度来看,这条白堤并非白居易所为,是谁筑白堤?我以为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做官为民众谋利益,为民族谋利益,无论他在做什么事,都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我先讲述他任杭州刺史离任时写给杭州人民的一首诗《别州民》:“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哪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此诗让人读之实在令人“泪潸然。”他写了在别筵上的实况:众多市民前来送别竟已发生了路阻现象。也写了他自己的感概:在杭州一任三年父母官,也只是保留了一湖水,权当为杭州广大市民救救荒年而已。正所谓见诗如见人,一位德高望重、心系民悬的长者已然站在我们面前。

  他有一首诗写他心中挚爱着西湖。现在我讲述这首诗《春题湖上》:“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开篇一句“湖上春来如画图”就把西湖印象恰如其分展现给了读者:西湖是一幅美丽的画图,接着取峰、松、月直铺叠进,从湖面一碧清波向环绕湖畔的群山叠翠延伸,向中天浩月投入湖心的倒影如一颗明珠幻出,最后才说出了他的由衷之语:“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对西湖的留恋之情发之肺腑、溢于言表。这也是见诗如见人,一位正直率真、热爱自然的诗人已然站在我们面前。

  当他离开杭州回到朝庭,在经历了半生的宦海沉浮后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安度晚年时,他还是依旧难忘杭州、怀念西湖。连续写了三首词《忆江南》,我选其一首解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他说的很直白,如果要回忆江南的话,最值得回忆的还是杭州。很难忘记经常踏着中秋月色到灵隐寺、到天竺寺採摘漫天飘香的桂花,很难忘记经常午后枕着郡亭的栏杆遥看西湖的轻波微澜。总之他很想能有机会再到杭州看西湖。此词写的很经典、很唯美、很精致,是他的晚年成熟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还是见诗如见人,一位关心家国、童心依旧的老人已然站在我们面前。

  从我解读的白居易这二诗一词,足以证明杭州和西湖在他这位中国大诗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位诗人林逋。林逋,字君复,朝庭赐号和靖先生,世称林和靖。宋代浙江杭州人。他隐居西湖孤山,不做官,不娶妻,只在孤山种梅花养鹤。逋,字意逃避、逃离,他取名逋,其意正在逃避红尘。但他虽远离红尘而在他的诗中始终红尘之气息尚存,可见他的凡心未泯。

  我先介绍他一首写梅花的诗《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首诗在中国诗坛从古到今所有文人所写的咏梅诗中可以称为第一首,而诗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句,更是叹为观止。诗从群花凋零而梅花独放开始,写到风光满园,接着用疏影横斜形容梅花的体态,用暗香浮动形容梅花的声韵,以水清浅为依托,以月黄昏为暄染。再引来霜禽和粉蝶一起感受梅花的惊艳。然后他在孤山向全世界宣告:“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微吟是吟诗,相狎是相悦,檀板是古代唱歌时用于打拍子的檀木板条,金尊是酒杯。用现代语言说:还好有我的诗歌取悦于梅花,歌舞酒池对梅花来说太低俗。 意在表明他和梅花的高洁之心。这首诗,与其说是写梅花,不如说是写他自己。这首诗是他的宣言书。

  而他的诗《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也是他一生中最庄严的宣言:“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箫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茂陵是汉代武帝的陵墓,在此句即代表汉武帝。这是一首他为自己的生寿坟所写的绝句诗,为了表示他的终生之志愿,只看诗题中的“以志之”就已经知道了。他在孤山盖了一座草房让自己居住,他又在孤山挖了一个生寿坟留作自己归宿,他想起了汉代诗人司马相如死前留书给武帝封祭泰山的故事,庆幸自己不做沽名钓誉的荒唐事。意在表明他的高洁之心。这首诗也是他的宣言书。

  我们再看他的一首词《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这是他的一首爱情词。当读到了这首词,对他结庐西湖孤山,终生不娶妻,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注释。也已经告诉我们,在他的内心始终有火一样燃烧着的爱情冲动,他始终凡心未泯。他性情高洁孤傲,追求完美,年青时曾相遇一位心爱的女子,但命运捉弄人,有缘无份,失之交臂,却又无法忘记。而当时的宋朝已经进入了从辉煌向衰败过渡的历史时期,社会已经百病丛生,无药可医。于是他也只好逃避,退隐江湖,只为了保护自己的纯洁。所以他二十年不去近在咫尺的城市中心,我充份理解他心中的苦衷。

  讲到此时,我已经读懂了一个品行高尚的大诗人具有何等坚毅不拔的自我克制力!我在林和靖先生的身上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光的魅力!也是西湖山水给予了林和靖先生养生环境的宁静和处世内心的平衡!

  我对林和靖先生肃然起敬。

  以上是我讲的西湖诗词。从古到今几乎所有著名诗人都来过西湖并写过西湖,不乏名诗名词,而我选了苏东坡、白居易、林和靖三位先生,每一位先生都选二首诗一首词,具有西湖诗词最为代表性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诗歌传承之路

  先我从自己写的八部诗集中每集选一首共八首诗和四幅我在今年春节开始创作的现代水墨山水画作品与大家分享:

  我的现代诗作品

  第一集《百鸟争鸣》

  海雀

  王枕美/著

  哦,海雀,你也喜欢漂泊吗?

  你踏过了多少崎岖、多少平坦?

  又有多少自豪、多少遗憾?

  归来时你竟两袖清风、一襟月光!

  海雀啊,为什么你只钟情中国温州?

  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远,

  你总怱怱飞回去、飞回去,

  在海天一碧的情怀里,缠绵缱绻!

  2006.11.1

  温州

  第二集《百花齐放》

  晚香玉

  王枕美/著

  又见美人晚香玉,

  美人美人何其多,

  晚风吹得月朦胧,

  美人美人呼之出!

  呼之出,来姗姗,

  花未开时似玉簪,

  花开之后扑鼻香,

  花色更比玉色鲜!

  2006.12.11

  温州

  第三集《百山峥嵘》

  灵隐山

  王枕美/著

  灵隐何须隐,

  常见北高峰,

  千年灵隐寺,

  晨钟暮鼓中。

  2009.9.30

  温州

  第四集《百水奔流》

  横江浦

  王枕美/著

  横江浦出李白诗,

  读诗顿悟恶浪肆,

  恶浪如山公无渡,

  敢问先生知不知。

  2009.12.8

  温州

  第五集《百帝飞扬》

  舜

  王枕美/著

  历山的风雨还在倾诉他少年的故事,

  但人却已经老了啊!

  柱一根湘竹竿,一路走到苍梧九嶷山,

  两耳都是他的歌:“南方吹来的风啊!”

  那两个美女呢?女英和娥皇。

  也一路悲悲啼啼去了苍梧九嶷山,

  但人却已经去了啊!

  美人的泪,滴成了永远的湘竹泪迹斑斑。

  2007.9.20

  温州

  第六集《一百个女人的情歌》

  你是那荷

  王枕美/著

  怎么看你都是那荷,

  越是夏天的烈焰,

  越把自己开成烈焰!

  且把春愁那百寻柔肠,

  与夏天一起燃烧,

  快让你冲出世俗浑浊之牢!

  你也快去告诉那一枝残荷,

  那一枝昔日枯萎的残荷也快来,

  快告诉她就在夏日熊熊烈焰中槃涅!

  如果不能爱得灿烂,

  那就爱得悽烈,

  一池荷花一池旖旎!

  你是那荷:

  风清月朗时一幅荷塘清趣!

  风狂雨骤时一幅泼墨惊艳!

  抱月光之贞哦佩爱神之剑,

  美目盼盼哦遥望苍天,

  孤独的心早已充溢着那甘烈荷香!

  碧涟涌处,莲藕依依,

  骄阳当头,激越飞扬,

  你就是那荷,开不败的娇红莲!

  2008.7.12

  温州

  第七集《一百个历史的歌谣》

  七夕歌

  王枕美/著

  当七夕歌又唱起时,

  是谁站在岸边,

  遥望天上的那条河?

  是谁揣着两颗星,

  两颗星是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藏着!

  黄河、长江、瓯江,

  泰山、黄山、巫山,

  都留不住五千年的云雨飘过,

  但风却在两耳倾诉,

  倾诉着一个梦,

  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梦,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这个黄皮肤的大民族,

  五千年也走不出的民族梦啊!

  牛郎、喜鹊、织女,

  交织成一曲七夕歌,

  也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等到满天星斗坠落时,

  热泪也定会坠落,

  而这一曲七夕歌,

  交叉着欢愉或是忧伤,

  和两个不同的旋律,

  在一夜之间奏鸣,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唱白了头!

  唱白了头啊……

  2007.8.22

  温州

  第八集《一百个圣经的故事》

  创世纪

  王枕美/著

  当天地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那时,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他说:

  “要有光!”

  “要分开昼和夜、分开天和地、分开地和海!”

  “要生长万物(植物、动物、昆虫、鱼、鸟)!”

  “要按我的形象用土造人!”

  于是哦,

  太阳升起来了,

  月亮升起来了,

  地球悬在空中……

  “耶和华!耶和华!耶和华!”

  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很近、很近,

  啊,直到永远!

  2009.2.24

  温州

  我的现代山水画作品

 《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代水墨 大横披 规格66*195 2017年
 《起看云湧时》 现代水墨 四尺横披 规格66*138 2017年
《春山含黛》 现代水墨 斗方 规格66*66 2017年 
 《始信人间有仙境》 现代水墨 大横披 规格66*270 2016年

  以上我的8首现代诗和4幅现代水墨山水。这8首诗是我现代诗的代表作,是我对中国诗歌传承的创作实践。这4幅现代水墨山水也是我的代表作,也是我对现代水墨山水的创作技法研究成果。中国书画艺术自古追求“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理想境界,也是我对中国诗歌传承在现代水墨山水中的创作实践。请大家欣赏解读。

  而谈及中国诗歌的传承,首先要了解现代诗的特质,我谈三个贵在:

  其一,诗并不神秘,写诗也并非高不可攀,贵在坚持。

  诗并不神秘,写诗也并非高不可攀。当三峡故道上的船工、纤夫在撑船拉纤发出的号子声时,诗便产生了。我小时候就开始写诗,也就10多岁,不知道怎么写,就去找写诗的理论书,但看不明白,说赋、比、兴,说诗人要深入生活等等,既不明白赋、比、兴的意义,也不知道怎么样深入生活去写诗,很抽象。有感于此,我有必要谈点有关我写诗的心得体会,说得明白易懂,和大家共识。

  为什么说诗并不神秘,写诗也并非高不可攀呢?其实写诗很简单,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想说的,用流畅的、易懂的、押韵的句子写出来,这就是诗。先不必理会诗的平仄,那是从唐代开始的格律诗,唐代之前没有格律诗的,格律诗基本上是科举取士八股文的起、承、转、收的写作法则,是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产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被淘汰,现代人写古体诗也不必顾忌拘泥,何况我们写现代诗呢。

  写诗并不难,一开始写不好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贵在坚持。要坚持不断地写,多写、勤写,日复一日写、年复一年写,自然会提高的,慢慢的诗也写得漂亮了。

  贵在坚持,必须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会坚持得下去。我小时候写诗,也有长者对我讲述李白小时候的故事,说李白小时候对自己写诗没有信心,遇上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粗铁,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得到启发,坚持用功学习,终于成了大诗人。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字具有很优越的美学特质,其寓于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世界没有任何民族的文字可以匹敌。中国人可以把外国诗翻译成中文好诗,但外国人很难把中国诗翻译成外文好诗,因为中国诗言简意赅,外文无法表达。只要学会运用文字,就很容易出好诗。这是中国诗人创作诗歌的优越文字前提,而写好中国现代诗,是中国现代诗人的神圣历史使命。

  其二,诗是语言文学,写诗要言简意赅,贵在创意。

  回顾中国诗歌的渊源,从《诗经》到屈原,到李白,到苏轼,到马致远,一路走来,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滚滚向前。从历史朝代上看诗歌,是春秋战国(含夏、商、周)到唐代、宋代、元代等重要发展时期;从体制形式上看诗歌,是诗经到楚辞(含古诗、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国诗歌传承之路就是从繁到简的发展之路,从平民化向经典化的发展之路。探其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而写现代诗完全可以从这里得到感悟和启发。但学习前人不必硬背死记,而是重在细细体会。一脉相承不是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发展当代,要敢于有新的突破,墨守陈规出不了好诗,要创出新意才出好诗。

  我主张九十年代、二零后出生的诗歌爱好者,先有意写点仿古体诗。练练笔,从古体诗的仿写和阅读中吸收诗的营养,培养诗人的性格。这也许是写好现代诗的一条好路子。

  诗是语言文学,写诗要言简意赅,贵在创意。现代诗写得不好,没有新意,引不起读者共鸣,可能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没有达到言简意赅。很多现代诗读起来乏味,大有散文化倾向。句子过长,主题含糊,内容平慵,结构松散。这样的诗空洞无物平乏无力,无意境可言。最好写了诗,多读一读,把多余的句子和用得不恰当的字删掉,有时候还要把看起来很不错的句子和字也毫不可惜的删掉,力求把诗写得言简意赅。

  诗是语言文学,诗的语言很独特,和别的文体语言要不同,那就是要有音乐感。一首好诗读起来一定会朗朗上口。诗的语言生动了,鲜活了,很美,这样诗的意境也自然出来了。可以同读者共享诗,让人百读而不厌。写诗用字忌硬、涩、怪、谲,全篇怪怪的,没有亲和力。

  写诗贵在创意,这个意是广义的。题材、形式、风格、意境,不一而论。这就迫使诗人畅开人类独具的想象的本能,从空间到时间,从地域到人文,从个人到历史,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随心所欲,没有顾忌,没有什么不可以入诗。可以说想象是写诗最基本的功夫,既是写诗的方法,也是对诗人的要求。

  贵在创意,就是贵在想象力。

  其三,诗是感情升华,写诗须培养诗人的性格,贵在激情。

  诗人的性格是浪漫的,奔放的,不羁的。没有诗人的性格,一定写不出好的诗。试看古往今来优秀的诗人,又有谁不是呢?

  诗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难能可贵。但培养诗人性格,却也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说可以后天培养而成诗人性格。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命运可以造就性格。

  走近诗人,就需不懈努力。不懈努力,自然水到渠成。

  中华民族现在需要诗人,需要大诗人,事关中国诗歌的传承。如果在中国造就一亿诗人,一百万优秀诗人,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热火朝天的气度和景象啊!

  写诗要投入激情,激情是赤子之心,是涌动翻腾的,是火烈滚烫的。激情如怒涛汹涌,如火山爆发,如甘泉喷射。激情之所动也,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

  激情是赋予诗的灵魂和诗的生命力。

  没有激情也可以写诗,但写不出动人心魄的诗,这种诗没有感染力。

  写诗要有灵感,何为灵感?灵感不会凭空而来,灵感就在诗人的激情中产生。有如投火星于干柴,便见熊熊烈火。

  诗是感情的升华,当诗人的个人感情一旦凝炼成诗,感情就随之升华了,更加纯洁,更加热烈,更加珍贵,也更加打动人心。

  不仿举个例子:刘彻的妻子陈阿娇,被冷落独居长门宫,孤寂难耐,但她有钱,花一千金请了司马相如写诗去打动丈夫,为中国留下了一段佳话:《长门赋》,可见陈阿娇懂得诗的价值。

  一个优秀的诗人赋予诗的感情将会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将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激发民族凝聚力。

  而谈及中国诗歌的传承,还要了解现代诗的写作技巧,我讲三个也谈:

  其一,也谈诗歌的赋、比、兴。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赋、比、兴,做为诗歌创作的最基本方法和最有效技巧,古代很早就有理伦家提出来了,但有关赋、比、兴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现代诗人特别初学者就更加不可理解了。有感于此,我对赋、比、兴做一次深入浅出的论述:

  赋,在这里是念(读)作(写)的意思,如赋诗一首。其实赋就是书写,就是叙述。叙述一件事或一个人和物或一处风景,为了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然后直接感染给读者。

  赋是诗人以叙而言情。

  比,就是比喻,很明了,大家都懂的。如把一个人的眉毛写成新月,弯弯的、淡淡的,很秀气。如把一个人的泪珠写成露珠,晶莹剔透,很美丽。

  比是诗人以物而喻情。

  兴,字可解为兴趣、高兴。但作为写诗理论的兴,实是兴起的意思,用于写诗的开头和结尾。作为诗的开头,要开门见山,直接切题。要用好字,用好句子,用好优美的或有气势的句子,去渲染氛围,先声夺人。这样的诗句可以一下子就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很想读下去。结尾也一样,诗句要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言虽尽而意不绝,可以使读者读后欲罢不能。

  兴是诗人以势而动情。

  但诗人写诗往往赋、比、兴交叉并用,有时候甚至还会含糊不清。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明的诗人一定会灵活运用赋、比、兴,心到诗出,达到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所谓法无定法,而熟能生巧。

  其二,也谈诗歌的硬、涩、怪、谲。

  在这一节里,专门谈谈写诗的用字:硬、涩、怪、谲。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四个字,这是事关写诗的成败、前途、方向的大问题,对当代诗人而言尤其重要。

  硬,坚硬,和软是对立面,表现在诗的句子就是生硬不化。生硬不化的诗,读之会令人很乏口味。原因何在?其实还是诗句修辞方面的问题,如果加了一个形容词也许可以化解。

  涩,羞涩,从诗的用字角度是不成熟。如吃一枚还没有熟透的甚至还是半生不熟的果子,会涩口的。解决办法没有其他的路,只有让自己先成熟起来,多学习,多实践,也许用字方面会有所改变。

  怪,怪僻、怪异。究其根源实际就是哗众取宠,企图用怪语惊人。原因当然是自己不好好学习,又急于求成,写诗怪字连篇,读者也只会不知所云。

  谲,诡谲。字意欺诈、奸滑,也含怪异的意思。试想这样的诗让人读后又有什么受益呢?所以学写诗必须先学做人。一个正直、诚实的诗人是不会写出诡谲的诗句的,这正是写诗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硬、涩、怪、谲,是写诗的大忌,写诗千万别走硬、涩、怪、谲的路子,如果写诗已有这种风格倾向,那怕只是一点点仿佛,建议赶快刹车打住,赶快改掉,这种诗肯定没有出路,更登不上诗歌大雅之堂。

  这也是中国诗歌传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

  其三,也谈诗歌的平民化、经典化。

  诗歌从平民化走向经典化,是中国诗歌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是最好的见证。《诗经》中的诗歌原本来自民间,其中相当的篇章是口头文学或民歌,相对粗糙。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经》经过了修改甚至重写。一是经过了很多诗人的润笔,是几代诗人或几十代诗人的努力结晶。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至少也有三、五百年之久的岁月历程。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和“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孔子为《诗经》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换言之,《诗经》将中国诗歌从平民化走向了经典化,为中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屈原也是,屈原的楚辞《九歌》就是根据江淮一带地区的民间祭神活动的歌词重写的。而将《诗经》的四言诗发展到五言诗、七言诗,甚至出现了长短诗句,可以说是屈原的独创,也可以说是春秋以后秦、汉乃至三国以后诸时代的古诗、赋、乐府等诗歌体制形式的开启。为中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指出了方向,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了诗歌史上第一座高峰,也是中国诗歌传承之路的一次大飞跃。屈原才是中国诗歌的一面伟大的旗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诗在楚辞的基础上开创了五言、七言的格律诗,使中国诗歌走向格律化,甚至成为封建王朝开科取士的考试科目而走进政治殿堂;宋词接过了唐诗的平仄韵律,融入歌舞音乐的元素,使中国诗歌别开生面成为歌谱词牌而走进民间市井;元曲则从宋词的层面向戏剧舞台转移,而在诗歌的结构和语言上开始了重在追求人生自由的生活理念。毫无疑问,唐诗、宋词、元曲是继楚辞之后中国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

  现代诗其实是白话诗,三十年代五四运动从旧体诗中解放出来,出现了很多诗人,擅长旧体诗的诗人推陈出新,不擅长旧体诗的诗人脱颖而出。一时诗人如云,流派纵横,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诗歌现代化新局面,一句话,把中国诗歌平民化了。

  时代呼唤诗人!诗人是中国诗歌传承的基石;时代呼唤大诗人!大诗人是中国诗歌传承的旗帜。

  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诗人们又一次把中国现代诗歌从平民化推向经典化,我们将试目以待。但现代诗歌最终会迎来一个万物复苏、明媚灿烂的春天,一定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诗歌历史渊源和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本性所决定的自然法则。

  我的这次《从西湖诗词谈中国诗歌传承之路》讲座到此为止。

  朋友们再见!

  2017年4月15日

  杭州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70420/n489691997.shtml report 13938 浙江博物馆武林文博讲坛西湖梦寻系列讲座之六《从西湖诗词谈中国诗歌传承之路》著名旅欧诗人画家王枕美教授/主讲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和大家
(责任编辑:黄勇 UB003)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