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展 > 2014艺术北京
深度 | 价值 | 艺见 | 展览

如何收藏新艺术

来源:搜狐艺术
第1页 :
 


  刘品毓:谢谢大家,我们要开始如何收藏新艺术的论坛,这一次请到的嘉宾都非常重要,先要来介绍一下大家。

  坐在场上面最右边的是新媒体艺术家吴珏辉先生,张培力的学生,目前是在中国美院新媒体系当老师;

  资深策展人孙冬冬先生;

  国际知名长征空间的创始人卢杰先生;

  大家都认识的主讲嘉宾收藏家张锐先生;

  很重要的三个年轻收藏家周大为先生,他收藏超过十年,涉猎了范围从中国早期油画到现当代艺术全都有;

  林瀚先生;

  赵友厚先生,也是青年收藏家,收藏时间超过十年,主要是当代艺术跟古董。

  今天我们的讲座叫做“如何收藏新艺术”。开始之前说一下“新艺术”除了油画跟雕塑两个媒介以外的新的题材的艺术创作,也有人说这个叫做video,在这个事情上请策展人孙冬冬跟我们讲一下关于新艺术的定义,还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然后艺术家讲一些新媒体方面创作的问题,再由收藏家讲一下收藏新艺术上有怎样的困惑,再请老师给我们回答一下大家在收藏的时候注意什么事情,新媒体艺术在收藏上还是挺讲究的,下面先从孙冬冬老师开始。

  孙冬冬:谢谢大家,讲交流更合适一些,我不是一个专门做新媒体的策展人,所以在中国有很多比我更合适来讲和讨论新媒体的策展人,像马上要开幕的中国的一个新媒体国际三年展的策展人张尕先生,以及更早从事新媒体艺术或者是当时称之为录像艺术的张培力老师,还有邱志杰老师等等,但是既然来了还是要说两句。

  我同样也是一个观看新媒体的一个观众,就我的经验和我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我们一般见到的所谓的新媒体可能集中的还是体现在录像艺术以及带有互动的以电子作为媒介的电子媒体的互动艺术为主,当然可能在互联网上也有所谓的互联网艺术,但是这种分类为什么大家统称讲新媒体艺术,就是因为他和传统的雕塑、绘画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有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更笼统地称之为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新”字体现出带有未来感的,因为总是展望未来才会有新的东西,所以它可能还会体现出这个层面上的一些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媒体艺术更多的还是跟科技相关,和十九世纪以来现代主义跟科技相关的文化艺术相关。所以现在来看如果再细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非常开阔的,包括生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环境科技方面的艺术实验有很多种类型。如果回到讲一有一个起源从1988年张培力老师的一件作品《30×30》,其实是一个艺术家的行为,他打碎一块30×30的玻璃,记录了这么一个过程,他是在中国第一个用所谓的摄像机的一个艺术家,当时做了记录了下来,用这种播放方式播放出来,是从这个开始的。所谓的录像艺术作为一个媒介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之后有很多实践,但是这种实践集中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比如像杭州、广州有一些艺术家都在实践,比如邱志杰、杨福东、蒋志、陆磊、高世强,还有一个策展人高士明以前也是参与到录像艺术运动的过程中的。那个时间段的录像艺术是偏重于观念,其实这种观念性会产现出在影像时代如何考察时间、空间以及思考现在的有影像、电视文化、不同的视觉文化展现出来的感受,其实他们的作品有一种激发现场的感受,后来从美国回来的王功新老师又从另外一个有更多的从文化角度上用文化交流的角度考虑录像艺术,其实有一个著名的作品叫《布鲁克林的天空》,就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的搁一个电视机,播放的是布鲁克林拍下来的天空,播放的时候有声音,有异国情调的好奇心,类似这种类似的作品。其实现在更多的可以看到由杨福东开创的一种新的带有诗性美学的影像,这种影像实践给人的感觉不是更偏重于观念,而是偏重于某种叙事。这种叙事带有东方美学的叙事。我认为这种影像慢慢地成为了后面很多年轻人作为所谓影像艺术的一个通道,一个很重要的通道。比如说有很多像长征的一个年轻艺术家黄然他做的影像是偏叙事的,我不能说他和杨福东的关系不是说谁临摹谁,而是能看到美学的延续,当然他们讨论的主题、思想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其实对于我们一般看到的这两种类型:如果一般大型展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互动,互动性的影像装置,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到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联系,起到一个连接性的作用,在中国这种公共空间是很低落的,往往艺术家更看重的是在美术馆这种大的可以连接更多观众的机会,他们在中国有很多艺术家都愿意做这样的作品,让个体之间发生联系,这个也是在中国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其他的关于生物方面,还有互联网方面的新媒体艺术又不是那么了解,所以我只能跟大家交流一下所能看到的,我所从事的一些新媒体艺术。谢谢大家!

  刘品毓:谢谢冬冬,其实冬冬讲的有一些蛮重要,因为大家为什么会觉得新媒体感觉都不知道在说一些什么事情,主要是因为这个媒材本身是我们身边的,包括新媒体最早照片就已经算是一个新媒体,可是照片已经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现在不会觉得照片是新的,因为已经变成了有摄像机的产生,不会觉得照片是新的东西,如果尝试去看你身边新的可以创作的媒材,会发现艺术创作的形式还是有很多可以被发觉的东西。刚才冬冬说中国在录像艺术方面的发展一直受到忽视,中国在制作录像艺术是怎么样具体的审美,已经慢慢看到至少有三条线索:张培力拉出来的线索;王功新老师拉出来的线索,还有杨福东比较叙事的一个线索,如果按照他们这样去看,因为今年苏富比春拍这次上拍了几件录像作品,你会发现无我们以前认为不太可能有市场流通性的媒体作品现在也会拿到市场上,这说明二级市场也在慢慢地跟艺术创作本身有一个整合跟合流。接下来请一直在做新媒体创作的艺术家吴珏辉来讲一下。

  吴珏辉:大家好!有一个东西要更正,我之前说的新媒体系,因为新媒体系和综合已经形成了跨媒体。这是比较大的一个举动,把更多的资源融入进来。我现在是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在张培力老师是我们的头,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做一些关于媒体艺术方面的一些教学,同时我们本身坚持做个人创作、展览、活动或者是研讨一些这样的事情。

  刚才冬冬提了一些他关于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我现在更多的是新媒体,因为新媒体也是有这样一种提法,就用了这个概念,后来还有多媒体,所以我们之后讲是一种媒体艺术。我今天需要谈一下关于新媒体艺术在创作和展览中的一些困惑,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困惑不光是新媒体,对于很多艺术都有困境,如果没有困境就不用再做了。

  新媒体自己的困境,我想套用一种理论模式,任何艺术形态都有几个大的极端,从乌托邦阶段到理想化阶段,到最后边缘化阶段最早是邱志杰提出来的,他当时和国外或者是理论界有一些提法有一些不谋而合的考虑在里边,新媒体更多的还处于乌托邦、一个语法阶段的过程,大家更多实验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性,基于新的媒介引发新的美学体系、思路或者是创作模式或者是一种方法论,同时过程当中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大家从没有见过的或者相对比较新颖的一些作品,可以总结一些点,大家看到把这个状态给具体化,物化。

  这样的话,现在比较少的有往诗意化的阶段发展,大的格局还没有出现,杨福东就比较诗意化,更加灵性随意的状态。这个困境无论是对于创作者、展览方都非常陌生,创作者要开发一种新的可能和新的材料,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种东西一点不陌生,对于展览或者收藏更加陌生,因为在一个摸索阶段,有一些一下子进入公众视野都觉得哇塞这个东西没有见过,或者很新颖、很陌生,就被贴上高科技的标签,就我个人来说我会比较反感这样的标签,因为这种东西会让大家作品所谓的科技方面或者是猎奇心态方面,觉得这个东西没有见过就有意思,这个东西见过就觉得没有那么新鲜,没有那么有价值。

  很多时候就我身边的一些艺术家更多的是在考虑怎样弱化科技色彩,转换成自己表达的方式,而不是举一个牌子,扣一顶帽子一样,大家提的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很多东西当初会比较空洞,大家花一点时间看一下我之前年初在纽约一个机构做驻留的一个作品项目,这里边大家可能有一个更感性的了解,至少是我或者是我可能所代表的某些新媒体的作品的这么一个状态。

  这是一套可以穿戴的装置,可以做体验装置,是一个驻留计划,一年一到两次,这次是我这个作品计划被选中,去纽约的一个机构呆了一个半月,最后完成的。大家会看到整个是一套穿戴的眼球,可以说它是第三只眼,当时用这个眼球替代我们身体的眼睛观看世界,好比说这个眼球相当于一个摄像头,通过它去看外面的感觉,而不是完全通过肉眼,因为肉眼前边是一个眼镜/屏幕,这个作品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眼球安上去不过30秒就会自己脱落,好比你的眼睛掉下来,但是你一直能够看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种特别的很荒诞的语言,包括安上之后人的一种身份、质感,这就是这个作品好玩的地方。

  这样的作品制作过程相对而言会比较复杂一点,因为有跟软件控制,有跟硬件的制作,有跟作品和人的一种穿戴的东西,确实很难模糊艺术和视觉的边界。当初帮助我这个作品的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团队,有专门做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工业设计的,很多东西要不断地去试,感觉像是在开发一个产品,开发一个不知道要来干嘛的一个产品,更多的是一个观念的表达。

  做展览的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本身不是一个固化的静态的东西,也不是一个绘画,所以怎么去在一个标准的展厅里边或者是空间内展出这个作品释放它的观念和力量的东西,对于艺术家和对于展览方都是一个挑战,如果只是当做一个实物,觉得好像只是像一个小发明、小创造,像很多玩嘉年华的感觉,觉得这个很新奇、好玩,是一个产品的雏形。很多作品背后的东西无法观看和体验,但是这个东西很难每一个观众自己亲自去体验,这方面我们要花很多时间考虑怎样把一个作品,首先不要让观众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产品,同时又能够真正地让观众间接地体会到这个作品侵入到人的眼睛里的方式,在纽约做了一个拍摄计划,大约拍了40多个人,在不同的地点,星巴克、街头、室内、室外、大街上、很温暖的工作室里边,拍摄他们的反映,有点儿像是作品衍生出来的一个影像的特别的版本,这个时候可能没有办法只能把一个立体的东西压缩回一个平面的东西,当然平面的东西把这个东西放在一个平面里边。

  刘品毓:谢谢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视频是新媒体比较前沿的部分,让你看一下,感觉一下至少有一个概念新媒体最早可以想到是相片、照片这种东西,最新的可以是像这样子的东西,他们这种最新的创作形式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第一他们太容易被人家只是当做艺术跟科技的跨界;第二个是对于展览放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实所有的布展人、策展人都是传统出来的。我很会布油画和雕塑,但是现在要来布录像的时候非常考验一个布展怎样掌握空间。

  我要说进行藏家部分的时候,之前在做某拍的研究中,我在朋友圈上面说汪建伟老师的录像作品现在上拍了,好开心,接着费大为老师在我的朋友圈下面评论说:“我记得录像作品尤伦斯收藏的时候没有β带。”我就惊了,什么是β带,我觉得收藏录像作品就是给张DVD光盘,你就回家自己放一放,我不知道录像作品你至少知道要跟艺术家拿β带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诸位收藏家在进行录像作品收藏的时候怎样考虑要收藏录像作品?录像作品不像油画跟雕塑随时拿出来就可以展览,所以当他们要从油画雕塑这个部分跳到去做录像艺术的收藏也是一个收藏心态的一个挑战,所以我觉得现在要请这四位收藏家都说说看。

  张锐:我首先要说今天在座的大家有福气了,因为刚才集体听到了当代艺术第一声春雷,第二声春雷,以及连续不断地春雷。刚才提到了新媒体的问题,我如果要谈体会可能还是得实实在在地说,因为在我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中,我认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线索,就是当科学技术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对我们的架上艺术就是一次枪毙性的行为,于是乎逼迫着这些艺术家必须要用更新的思维去维系他的所有的创作,所以科技的记录,科技的手段始终是和我们艺术在发生着锻炼,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也都知道互联网已经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消费模式。可能还没被我们大家关注到的就是它一定会改变我们的艺术创作,以及艺术将来所有的销售模式。谁最先感受到了它,谁就有可能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新起点,我自己是从05年、06年因为当时的拍卖市场突然之间井喷,中国当代艺术家很多作品我根本就买不起了,我又想买艺术品怎么办呢?我就开始买装置,买了一些雕塑,买照片,然后买完全看不懂的录像,很坦率地说,有的时候在你消费的过程中不一定真的懂,也不一定真的理解。可能就是道听途说,因此我觉得要是想做好收藏、投资、消费,对于所有的消费者有一个最便利的条件多亲近一些拍卖公司,多亲近一些画廊的,多亲近一些批评家、策展人,因为他们给你带来的都是这个时代最新的资讯。我想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有的时候是渐入,人有的时候是顿悟,总而言之你喜欢上它了,从此又交上了一些新朋友,就是最大的人生快乐。

  林瀚:外面雷声那么大,站在这儿想了一下平时自己的事情有点儿心虚,周总先请。

  周大为:咱们都是比较年轻的收藏家,收藏家不敢当,张锐老师刚才已经说了一个点,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一拨这个年纪的收藏爱好者会开始收影像、装置,其实刚刚说到一个非常好的点,是我们真的买不起这个房间这些艺术品了,所以进来的时候,我算比较早的。

  林瀚:你是买得起的。

  周大为:我进来之后就买不起了。我那个时候买的相对比较早,那个时候相对大家所谓的影像作品、装置作品比现在更便宜,去年的论坛大家都知道我除了收影像装置还收中国的老油画,因为同样价值被低估了。我是从04年开始收藏的,04年的时候老油画、影像装置都是相对非常便宜的一个价格,那个时候大家看到方力钧、岳敏君、罗中立、陈逸飞已经非常贵了,还好这几年下来我们算是胆子比较大的一批早期收藏这方面的人,累积了一批作品,现在来看胆子还是不够大,刚刚品毓也说香港苏富比这次给大家一个……某国际拍卖公司给大家打了一个强心针,我们应该说十年前可能两三万的作品,在这次的某拍卖公司里边估价还是两三万,可能已经拍到了七八十万,刚刚一直听到的一个名字杨福东老师,杨福东老师这件作品三四年前基本在10万-15万左右,但是上场拍卖拍到了100多万以上,我们应该都有参与到,但都是说出来就不好意思的那个价格。可想而知新媒体或者是新艺术的价格的普涨真是非常厉害的,前景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一直谈那个东西你没买啊,原来你没买啊,我们怎么又闪了呢?去年和前年都在说能不能再便宜五千块钱,能不能再便宜五万块,现在是能不能加十万块,都不一定买得到。

  刚刚说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装置、影像作品怎么收藏?影像艺术家,现在收藏的就是DVD,因为我们中国艺术家改革开放之后甚至到十年前都没有影像作品能卖的概念,觉得就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要表达自己的一个思想的方式,所以他们并没有注重这个作品本身品质有多好,作品有多能被收藏。所以刚刚说汪建伟老师某些早期作品就是DVD,其实不是汪建伟老师一个人,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有了这些影像艺术家早期二十年大家的一个问题,经过卢杰老师和很多好的画廊的沟通,大家都在梳理这个脉络,希望通过树立,通过再展览、出画册来整理每个艺术家的每一件作品怎么来收藏,我相信有这些东西梳理清楚以后,中国的影像和新媒体、装置艺术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我就说这些。

  林瀚:首先感谢一下匡时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的机会,他们都没有礼貌,没有一个人说谢谢,只有我说了。(笑)大为、我赵友厚我们平时都是很好的朋友,是一个特别好的圈子。说新、说新媒体我是一个很新的收藏家,我大学里新的艺术两块的内容数字新媒体和动画,都是跟新的媒体传播手段有关系的,我从小也是非常感兴趣这一块的内容。之前在座各位说的都非常好,我想站在一个藏家的角度说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的藏家在这里边坚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任务,就是发现它、收藏它、展览它,这三点非常重要,放在整个历史长河的脉络里边我们要做的这三项任务非常重要,发现它是一个特别好的优势现在已经有一个好的团体,看到好的东西可以分享它,到处发生新鲜出土的小树苗可以分享一些内容,集体甄别它,哪个东西更好,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团队精神,在这里发挥了很多的作用,在座很多哥哥、朋友都是我们很好的圈子里边……叔叔、嫂子,都是很好圈子的一个朋友。

  收藏它,我们有很好的行动力,在第一时间可以把作品很好地收藏过来。

  第三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现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艺术家用了很长时间研究一个话题,研究一个议题制作出来,放在一个很好的空间进行展览,但是藏家在购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接触到新媒体很多时候它需要的空间,比如影像、更新鲜、更互动性的需要的空间更大,需要的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更苛刻,这个问题下是先买家具后买房子,还是先买房子再买家具,还是挑了房子再挑家具,这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带给我的内容是本身我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盖一个自己收藏的空间,找到一个好的作品,为它打造一个家。所有的内容要把它当时画廊里原貌的内容全部呈现在我们所展览的空间里边,这是藏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如果好的作品到你这边先打一个七折,放仓库里打一个0折,这个作品在未来的意义、光芒谁去负责任?我们新要新在这里,我们有更多的意义拿出更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所有的客观条件满足一件好的作品的一个展示,这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藏家一个历史使命,之前大家说的都特别好了。

  周大为:介绍一下你收藏的作品(笑)。

  林瀚:大为、我、友厚,我们三个的穿着行为各异,我们是三个不同的新媒体、新艺术,它不妨碍我们都成为在这个领域里的一个相对好的藏家,我们的形式不同,但是放在整个艺术史当中去看好的作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艺术家真正的精神内涵,是让我们为一件作品鼓掌感动的一个内容。其实不用猜测,外面很大的SM的导弹和陈飞的作品是我的收藏,他来开玩笑说陈飞的作品是我的“自画像”,说起这个内容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带来这两件作品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好意思时间有限,我要去领盒饭,交给友厚同学,这是我的良师益友,非常棒的藏家。

  赵友厚:谢谢匡时(笑)的邀请,因为创立年轻收藏家群体大概有一年半、两年,壮大的速度非常快。我是因为是匡时的家属,我老婆以前是匡时的,才有幸进入这么一个大家庭。我是做古董生意,等于把古董卖了来买当代,我收藏当代十年了。我不懂新不新的,对来讲只是觉得对于中国古人假如谈到绘画,其实是一种精神,书法也是一种精神,当你看这个人画得好不好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因为他是一个精神,今天我们去买一个艺术品、一个作品,任何的媒体、材质、形式都无所谓,还是要找精神的一个东西。要不然就变成一个装饰品了,你收藏它又何必呢?我逻辑性比较差(笑)。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我觉得不管是影像、图片、装置、所谓行为、观念,都无所谓,因为那就是一个不同的载体,而且每一代人的情况不一样,上一代人现在中国那么多糖尿病,因为吃不饱,你要吃饭,今天你没吃饱都有分子美食,有各种东西,我们这代人也是,你的装修,你的一切这些东西有了,肯定是要追求的是另外一个东西,所以就是这样的,我觉得是大势所趋,所以又会有变化。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我说完了,交给林先生。

  林瀚:我唱过了。

  周大为:总结一下,不管是收新媒体还是不收新媒体,还是收什么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收新媒体和装置艺术的藏家,我首先不相信任何人一进来就收藏新媒体和装置,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老赵提的意思是我们都经历过收藏传统的作品,通过传统的作品,看得懂的作品,慢慢地变得更加从很具象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抽象的思维方式,到另外一个空间的时候,我们对媒介没有那么重要了,我认为大家不要觉得现在说到新媒体是一个潮流,就要买新媒体,不是的,有很多并不懂什么是艺术和不是艺术的人就拿着新媒体做装置、做影像,但不是艺术品,也有很多,我认为很好进来就应该看多点儿具象、多点儿传统的东西,慢慢我们会培养好自己的思维方式,会慢慢进入进来,会慢慢地买新媒体,因为媒介不会再重要了,这是我的方式。

  赵友厚:新媒体确实有很多可看的,对我们来讲,我个人喜欢的很多的年轻艺术家都是做新媒体或者是一些新的形式,比如像长征空间的胡向前,做行为、做观念(笑)。

  周大为:谢谢匡时。

arts.sohu.com true 搜狐艺术 https://arts.sohu.com/20140503/n399090389.shtml report 16144  刘品毓:谢谢大家,我们要开始如何收藏新艺术的论坛,这一次请到的嘉宾都非常重要,先要来介绍一下大家。坐在场上面最右边的是新媒体艺术家吴珏辉先生,张培力
(责任编辑:刘畅)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