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
![]() |
01 |
也许,梵高的早期作品甚至不如国内二流画家的写实功夫,但他确是一位真诚的职业画家。相比,我们是那么的业余和孤陋寡闻。他表现他的心理,宣泄个人情绪;我们的画家在模仿自然,甚至在为政治服务抄袭照片。所以,他的笔触才咄咄逼人,彩色才会向太阳一样灿烂。疯狂的黄、忧郁的蓝,闻名世界。
梵高作品,近年来成了荷兰银行的形象代言,虽然他已不在人世。几年前荷兰银行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做宣传,就疑似梵高画展的开幕,所用宣传材料、巨幅海报和灯箱广告,无一不运用凡高的绘画或元素。也许,将来还会有人定义或命名“梵高黄”、“梵高蓝”。该银行在2007年发行了一套颇具艺术气息的信用卡,卡面也是用梵高不同时期的作品。这张小卡片,充满浓浓的艺术味。荷兰银行的宣传文字有这么一段话耐人寻味:荷兰银行富有,但是还不及梵高富有。这不是指梵高的画动辄拍卖千万美金,而是强调他真诚而壮丽的作品安慰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成了难以数计而又不断增值的精神财富。令人最为感慨的是:那么穷的一位画家却留给全世界那样富丽的一笔遗产,直到今天我们都还是受益人。——荷兰银行
只活了37岁的文森特·梵高(1853-1890),艺术生命仅有不足十年。而他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一改灰暗为响亮,好像要用欢乐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有位英国的评论家曾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太阳。”他的画面不但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太阳本身,并且多次表现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不管怎样,梵高还是被他的祖国发扬光大着,远远抢过了得意一时的政治家或政府首脑的风头,或是荷兰某成功商业大牌。事实上,梵高已经成为荷兰的国家形象品牌,之所以打梵高牌,推崇梵高追求艺术的精神,最主要的还是要把荷兰推广到世界去。
梵高,眼下何止是后期印象派的已故著名画家,他确实成了荷兰的国家象征。虽然他生前穷困潦倒,售画寥寥无几,但他死后却拍出天价。据荷兰的梵高博物馆统计,每年就有一百五十万人次参观,单门票收入就赚取1.8亿元(RMB),不说这个,也不说各种语言、开本版次的梵高精美画集,就凡高的艺术衍生品究竟有多少种类则举不胜举:衣服、鞋帽、阳伞、文具、酒具、瓷器、提兜、挂件、器皿等应有尽有。
人们为何要对艺术崇敬?因为Art传承了文化与传统甚至历史、风情和习俗,这个常指绘画的Art,并非是从日本转译过来的“美术”,而是艺术。艺术又是追求不断创新的,是像梵高那样,颠覆自己的,也颠覆了前人的绘画面貌,成为了独具个人风格的梵高,最终成为了荷兰国家艺术的形象,也象征着国家荷兰。
陈士斌 2013-6-27 于布鲁塞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