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作品呈现“西方”化艺术面貌,中国年轻藏家表现活跃
香港。“下午人太少了, 难道香港巴塞尔减少了VIP的人数?”The Art Newspaper国际版艺术市场编辑Melanie Gerlis说。5月14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VIP预展当日,12点预展开始,到下午3,4点钟,也未看到去年“人潮汹涌”的状况,画廊主们还有时间和记者闲聊,要知道这在任何巴塞尔展会的VIP日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不少人将原因归结于刚刚结束的纽约弗里兹艺博会、5月正在展开的中国内地春拍、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在5月17日的开幕。相比于去年第一届香港巴塞尔中大量西方藏家和各种娱乐明星的现身,今年他们的身影明显减少。
过于西化的展会?
在场馆中待久了就有些难以分辨自己到底是在香港、巴塞尔还是迈阿密,第二届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少了以往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更更具有本土特征的作品,而多了西方展会上经常看到的极简主义绘画:大量的色块、简洁的线条、鲜亮的颜色……而一些国内画廊好像也不约而同的带来一些比较抽象的绘画作品:AYE画廊带来的偏抽象的陈文骥作品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而站台中国、北京公社也都带来类似作品。
大中华区画廊反响积极
当然,无论参展商如何精心布置展位,销售成绩仍是展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参考要素。VIP当日的销售成绩显现两极化的趋势,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的画廊普遍收获颇丰,而不少西方画廊截至VIP开幕当日,仍未有任何确定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台北的索卡画廊60万美元售出艺术家洪凌的作品,台湾艺术家席时斌的装置作品也以8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两版。上海香格纳画廊以200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了丁乙的作品,徐震和没顶公司的作品也以70万港元出售。台湾诚品画廊出售了四件展望的雕塑作品,价格是6万到7万美元,均由年轻藏家购买。除此之外,北京公社、站台中国均表示销售成绩非常好。
北京公社的展位 大中华地区画廊VIP首日均表示销售良好 |
另外,签约海外画廊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反响也颇为积极。西方画廊方面,Hauser & Wirth画廊卖出10幅张恩利的作品,价格区间在18万美元到24万美元,均由中国内地藏家购得。东京的Shugo Arts画廊在开幕30分钟内售出两件香港艺术家李杰的作品,共42000美元。
Hauser & Wirth展位 张恩利成为Hauser & Wirth展位的“明星”艺术家,售出了10件作品 |
西方画廊仍在摸索藏家趣味
更有趣的是,西方画廊好像还没有摸透亚洲市场的趣味取向,不少大的国际画廊,像是白立方、贝浩登、常青画廊,选择将自己代理的艺术家全部“上架”,颇有些“分散下注,总有一个会中”的测试心态。不过,这种过度“展销会似”的展示方式,也让不少作品失去了应有的关注度。
白立方画廊则售出Christian Marclay, Antony Gormley,Gary Hume,Eddie Peake,Haim Steinbach的作品,画廊表示亚太地区藏家显示出了强大的购买力。柏林Wentrup画廊卖出Gregor Hildebrandt作品(45000美元)和David Rengglizuopoin(31000美元)的作品,Discoveries单元的阿姆斯特丹Upstream画廊带来David Haines个展,VIP当日全部售出。首日销售中,大部分有记录的销售作品集中在4万美元到10万美元左右。
Upstream画廊作品 Discoveries单元中,Upstream画廊带来英国年轻艺术家David Haines的个展,VIP当日全部售出 |
中国年轻藏家表现活跃
而中国藏家方面,记者看到不少80后的新兴藏家在场馆内“议价”,像是周艟,林瀚等。这些80后藏家大都可以轻松自如的用英语和国际画廊主们交流,也没有那些“众星拱月”似的排场,在购买上也偏于理性和低调。80后藏家周艟收藏了不少亚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表示,这次香港巴塞尔质量虽然很高,但是他发现,他比较关注的艺术家在价格上较去年有明显上涨,最终VIP日他没有购买任何作品。(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