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中国人”
2001年,安思远还在其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里接受了中国高古瓷藏家西畴的访问。这位中国藏家被老先生家中浓厚的中国气息所深深感染:20多间房间连通起来的庞大空间里,目之所及,无不是精彩绝伦的东方艺术品。墙上挂着的,有文徵明的书法条幅、齐白石的李铁拐炼丹图、傅抱石的山水、石鲁的寒梅,几案上摆放着商周的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和三彩陶,多宝格中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和明清单色釉官窑错落有致,窗台上几件宋、金时期的瓷枕随意摆放,你还大可选择一件明代红木椅坐下,而书桌上的十几件古玉也任人把玩。这一私人的空间,犹如一部贯通千年的中华器物史。
图为旧拓晋唐小楷安思远藏本。 |
安思远的收藏之富,离不开其独到的眼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具仅为生活用具,难以和书画、陶瓷等门类相比登上收藏的大雅之堂,而在西方对于家具工艺的推崇则已有相当历史。安思远敏锐地抓住这一文化差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并于1971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一书。因为在明式家具收藏研究上的建树,安思远被人称为“明朝之王”,与“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一西一中,树立起了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两面旗帜。
铜镜也是安思远在早年即开始收藏的门类,主要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白威廉和庞耐的收藏,以及上世纪80年代末从香港购买所得。2012年,安思远将自己所藏的70面铜镜交予佳士得进行拍卖,藏品的年代从战国时期跨越至明代。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负责人单国霖回忆上个世纪末跟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朋友去拜访安思远的宅邸时,也曾被其丰厚的明清书画收藏所吸引,“虽然没有《淳化阁帖》这样的精品,但可以看出他偏好文人绘画,且大都品相很好。”
安思远的藏品从年代看自上周直追当代,内容上举凡中国艺术门类,皆为其所藏,这在收藏界是十分罕见的。他在纽约的收藏界享有“中国古董教父”的美誉,虽不免过誉,但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对于西方收藏界认识中国艺术品的贡献。
从左至右依次为安思远,王立梅,启功。 |
安思远自称“我是个中国人”。他曾将自己所藏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和西周青铜器“归父敦”捐赠给国博,他还曾成立抢救安徽古民居基金会,为中国海外文物的回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