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野”单元现场 |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亚洲画廊的孵化基地?
“香港艺术环境快速发展,过去一年增长明显,艺术空间持续拓展。”巴塞尔艺术展总监Marc Spiedler说道。面对香港速度的发展态势,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延续上一届的基调,在画廊总数量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亚洲画廊的比重,超过50%的参展画廊在亚洲及亚太区开设艺术空间,相较于上一年的43%,增加了7%,其中更有24间画廊于香港设有展览空间。如此大力地推动香港本土的画廊,在巴塞尔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看来,目前香港作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全球第三的拍卖市场,尽管整个艺术市场是被拍卖市场主导的,但在过去几年中,香港本土的画廊的迅速崛起,给予他们极大的信心。“在本届香港艺博览上,我们拥有24家香港本土的画廊参与其中,相较于巴塞尔艺博会的6家,迈阿密巴塞尔艺博会则只有两家,这也是我们的一次试水。”巴塞尔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讲道。
在艺博会上,获得位置佳及面积大的展位的亚洲画廊数量也在上升,大未来林舍画廊拿到了一楼大厅入口处的极佳位置,常青画廊选择了133平方米的大空间,站台中国的空间面积也相当可观。有藏家表示,“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也在培育亚洲的画廊。这里不仅是藏家与画廊间的沟通,也是东西方画廊的一次对话,现在亚洲画廊实力越来越强,逐渐摸清了国际藏家的口味,带来的作品也越来越有水准。因此也获得主办方的青睐。”
另一边厢,今年的“亚洲视野”也被推举到了重要的位置,展区位于两层会场的中心地带,并用粉红色的地毯醒目地标识出来。作为一个专门针对亚洲画廊的单元,共有47家亚洲及亚太地区画廊带来主题鲜明的艺术家个展或者群展参。“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来展现不同地域的艺术。它所体现的独特意义,每年都带来可观的成交量,因为这些项目带动行业发展。”巴塞尔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讲道。
在独立策展人李振华看来,艺博会因落户亚洲而更注重亚洲的画廊的比例问题,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现实,这当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亚洲优秀的画廊也开始慢慢地代理在全球比较有知名的艺术家,而非某个地缘上的代表,“地缘上代表的身份首先是全球化的身份,在这种语境之下,我想中西方画廊,更多的区分不是地缘上的关系,而是时间上的关系。青年有趣的小的画廊如何面对有着很深的历史时间的大牌画廊?年轻的画廊和画廊主应该更多地思考,在今天他们要推动什么,应该如何做,以及更多地研究和理解大画廊的成长的历史和他们的困境。”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14日出席开幕仪式时谈及,特区政府决心将香港打造为国际艺术都会,现正全力推进西九文化区建设,包括花费50亿港元打造M+博物馆。她亦指出,近年香港私人画廊数量一路增长,吸引多家国际画廊在港开设艺术空间。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由上至下,共同打造香港文化艺术之都的决心,越来越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