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釜山双年展作品 |
与生活更贴近的釜山双年展
如果说釜山双年展在双年展中存在着某种模式的话,那么,探讨艺术与城市的发展,艺术与人们的生活以及双年展之间的联系成为其主要的特征之一。正如今年的釜山双年展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所希望探讨的一样。
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之后,韩国的经济不再是曾经的“亚洲四小龙”,而来自内外的压力也让韩国人不断地产生紧张感。作为一个沿海国家,海洋可以带来巨大的资源,同时也会造成不稳定的威胁。如何能够在不稳定中寻求更加好的生存环境?是韩国在不断努力的方向。
于是,我们在釜山双年展上,看到艺术可能不仅仅是艺术本身,而是可以作为解决当下生存困境的一种新的方向和尝试。
在这一点上,本届新上任的釜山双年展艺术总监奥利佛似乎与釜山双年展很合拍。他谈到:“艺术,它涉及的是一种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去追求伦理和美感效率性的问题。当今,我们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处在经济、生态、地缘政治、实存问题接踵而至的环境当中。在过去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不同领域和学问方面的专家为了解这种环境,纷纷给出了各种分析和假设。其中多数为社会学家、技术专家、计划专家、经济学家,也包含为数不多的一些艺术家。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智囊团或是媒体咨询过艺术家。”
“艺术家们无法直接给出答案,更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对策,然而,他们身上却有着一股‘洞察世界’的力量,来启动那些深奥且难于定义的概念。当然,并不是说马上就会用到他们给出的答案,而是在放眼于未来之时,这些答案会显得更有效,且更具可持续性。而这些答案,还能让沉浸在哲学孤独中的个人置身于应保存下来的富饶当中,或是由各种人类共同体所形成的社会环境当中。另外,这些答案让充满诗意和抽象的思维发挥效力,还能试图与神经生物学,天文学等科学展开对话。”
“在现如今极不稳定的世界中,主流美学路线已不再是追求可谓‘下一步’发展的艺术创作,而是通过各种不同提案来实现更具活力和生动性的创作。艺术更加不是所谓修辞的、‘有争议的谈论’,而是一提到艺术,就会让人们自然联想到它是‘一场赌注’,哪怕是超越时间的环境与时代,它也能够应答。所有艺术作品的目的都在于,提供一种世界所固有的思维和形式。而这种固有的思维与形式,其实就是”经过战争、社会与学问的动摇”(Aimé Maeght),而留下的人们认为是最为单纯的精神、艺术信息,其作为记录我们人类文明的依据,留在了时间的历史长河和精神世界当中。”
“现在的问题就是,釜山双年展将带着这个目标,展示具有现代性的作品,同时,又能让这些作品成为感知未来时代的依据。其向我们展示的更是,在这个缺乏和谐、凝聚力,过于追求物质主义的时代当中,精神依旧存在。也正是因为有了艺术,有了艺术家,才使得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并时刻处于运行状态。所以,视觉艺术难免就会面临建筑、人类或动物的身份问题,以及与生态学、OBJET、工业、科学和宇宙之间的关系问题。”
结语:
正如釜山双年展委员长Kwon Dal-Sul所介绍的,在釜山双年展举办期间,有几十万的参观者,学生、年轻人成为这些参观者中得主要群体,而年轻人势必会成为国家的新主人。或许,釜山,处在在海洋的包围中,在富含巨大能源的潜力中,在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威胁中,文化,艺术的力量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面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