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
![]() |
傅抱石与陈之佛,吕斯百在南京 |
生动的艺术交往史
作为二十世纪的油画大家,四十年代的吕斯百虽然专注教育和油画创作,自己很少画国画,但对于中国画很是下功夫,进行钻研,对书画称的上是“嗜好”。他的收藏遍及古代和当时的一些国画名家作品。
他与同时期的国画大家们常有作品往来,这些作品见证了那个时代他们之间的友谊。这批旧藏中部分带有“吕斯百”上款的一部分均为至交好友而作,如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黄君璧等。除此之外,他还购买当时一些北方名家如齐白石的作品。马光璇回忆,在这方面,他“肯花钱”。对于喜欢的好的作品,“都自己花钱买回来”。
吕斯百虽向不以国画创作展出示人,但对于传统绘画品鉴的眼力却不低,更于中国传统笔墨意趣深具造诣。事实上,他的油画尽管经常书写静物题材,作品中却深深透露着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精神。
在他那些传世的四十年代的经典作品,诸如《莴苣、菜花与蚕豆》和《鱼》中,除了写实主义与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外,能够鲜明的看到民族艺术技法和意趣的鲜明印记,这使他的画作并未追随徐悲鸿的面目,而表现为独树一帜。这一风格,在吕斯百五十年代的创作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对此,吕斯百的学生艾中信八十年代曾评价说,“他的画风近乎散文诗他的画风近乎散文诗”,可谓的的之评。
收藏传统书画,对吕斯百来说,除了喜爱还部分出于教学之需。“为了让学生提高修养,他常常延请学生到家里来一起看画。”这其中,尤以徐悲鸿的件数为最多。此外,他还经常购买年轻的学生一辈的书画作品,以示认同和鼓励。令人痛惜的是,期抄家,这些作品丢失了大部分,只见目前所见这些。
当然,收藏与交流作品对于吕斯百来说只是副业。作为中国3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美术教育届的一个关键人物,吕斯百在人生当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以教育为重,这批旧藏所保留的许多通信,生动的记录了他为中国美术事业所做的大量台前幕后的贡献。
诸如协助吴有训发展中大校务,积极延揽人才,邀请黄君壁为自己毕业生的论文作题,帮助谢稚柳、傅抱石等解决学校考核、薪酬待遇等问题。与吴作人、常书鸿,艾中信等讨论敦煌考察、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筹建,青年学生的创作情绪、中央美院油画课程设置等等。
这些通信时间跨度几十年,并延续到其身后。高尚的人品和卓越的艺术创作及教育实践,为吕斯百及其夫人马光璇与许多艺术家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友谊。这批旧藏披露的信札显示,吕斯百逝世后,他的至交好友吴作人萧淑芳夫妇、常书鸿,学生艾中信、宗其香等人多次致信关心马光璇的生活,常书鸿、艾中信等人积极为遗作展筹划,并撰写纪念文章。
早年任教于中央大学的马光璇曾是吴冠中的法文老师,对吴冠中学习法语多有帮助。八十年代她应邀去法国接待一位重要外宾。吴冠中得知老师正为一份“合适的、代表中国的礼物”而为难时,立即从自己的得意之作中找出一件精品(即本次旧藏的《江南水乡》)相赠。后来这件作品因为各种原因未曾送出,一直未马光璇所珍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